重生之实业巨头(357)

作者:水下野鱼


和黄的零售,未来除了国内、香港以及内地会自己经营,其他地方,如果有投资的计划,都会以与本地结盟的态度,优先挑选华人,因为在东南亚很多国家,没有足够的关系那是很难自己建成功的,与其如此,还不会如与本地的豪门进行合作,香港这边提供货物、管理制度,东南亚本土财团提供人力、资源等等,财务双方一起监督,起到一个平衡作用。

东南亚第一个国家合作的就是在马来西亚,也就是郭鹤年旗下的公司,这一年多的时间,双方一起在马来西亚扩张,差不多10几家大型超市大润发以及中型超市百佳。

“因为我看好陈生在零售领域布局,在研究完陈先生的创业过程后,我不得不承认,陈生利用星河贸易来逐步控制欧美超市生活用品采购的这一招可真是厉害,现如今,在马来西亚的供应商也是同样对策方式,没理由东南亚就做不起来。”郭鹤年接着说道:“虽说马来西亚的零售行业也才刚开始,但我旗下资金充足,完全可以同时与百佳一起,在数个国家一起合作。”

“在其他国家,郭生能确保能够安稳无恙的大规模开超市?这可不是工厂。”陈志文想了想问道。

在任何地方投资能够带动就业的工厂,特别是做出口产品的,那绝对受到地方的欢迎,而超市虽然也能带动就业,但却是去本地赚钱的,加上本土本身肯定也有类似的产业链,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冲突,在欧美这些标榜自由贸易的国家还好一点,只要不搞的太过分一般也没事,但东南亚那么多小国就难说了。

“我本人不能,不过东南亚每个地方,其实都有华人势力,很多华人富豪也是抱团,或者一些能力强的可以独霸一方,这几十年来,在东南亚有一定成绩的华人我都认识,他们基本上覆盖亚洲很多国家,所以我可以作为中间人来为陈生引荐这些人,然后我们一起合作投资,如何?按照我们之间合作的规矩,由你们的人来管理,地方的人来负责搞定各类事情,采购方面,轻工业品由星河贸易来提供,本土采购的由地方人来负责,如何?”郭鹤年说道。

“可以,但如果郭生也加入进来,这股份怎么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零售行业,采购权最为重要,这里面是个人都懂,要在东南亚这边扩张,适当的好处必须要分出去,除了股权,还有让出的就是部分采购权,各类生活用品归星河贸易,其他食物、水果、地方特产等等都是归本地人采购,不过双方也都有个平衡,那就是财务共同监督。

采购么,总会有一点油水,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行了,甚至星河贸易提供的生活用品,也要比提供给欧美的要贵一些,但即使如此,百佳超市及大润发在马来西亚还是很有竞争力,没有工业产能的国家,工业品都是非常的昂贵。

“股份的话,我不要多,你们一边让我10%,如何,我可以作为中间人,保证陈生的投资不会出大问题,如何?”郭鹤年笑说道。

“郭生可真会做生意,好,没问题。”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自己害怕被东南亚那边人坑,但东南亚本土的财团其实也一样害怕被国际财团坑,做生意,信任就是最大的成本之一,两个不熟悉的人开始合作,很多方面都会有困难,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大家相互了解了,才算是能够正常合作。

郭鹤年的作用应该就是如此,作为纵横东南亚数十年的糖王,在东南亚自然与很多人熟悉且信任,而他本身也与香港这边有生意往来,且在马来西亚已经与和黄合作两年以上,自然是这个中间人的最佳人选。

而对于陈志文来说,与其一个一个在东南亚这么多国家慢慢挑选、甄别合适人选,然后还需要磨合很长时间的合作,那还不如让、郭鹤年做这个中间人,这样一来自己可减少掉很多风险、减少很多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可以说是双赢了。

“陈生过奖了,双赢的合作,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郭鹤年笑了笑,又说道:“对了,听说陈生在美国购买了一个非常大的农场,东南亚这边也有很多类似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也可以帮你介绍一下。”

“暂时不需要。”陈志文摇头说道,东南亚的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太高了,即使要收购,等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更划算。

“行,需要的时候陈生尽管找我。”郭鹤年点点头说道。

“郭生,不知道你对投资国内有没有兴趣?”陈志文突然问道。

第313章 泰山会的投资方向

“投资内地?陈生说的是京津塘高速公路这个项目?”郭鹤年几乎没有思考,便直接反问道。

这次来香港,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与陈志文旗下的零售集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自然对陈志文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特别是主要业务及投资,这些都是影响力非常大的投资项目,很容易查到,在内地,他所知道的陈志文的投资,主要就是在蛇口的数个大型电器工厂外加燕京市区域的几个合资工厂,以及这个被国内称为改开之后最大的合资基建合作项目的京津塘高速公路。

这类投资的金额动辄十亿美元起步,如果陈志文想拉其他人进来,是很正常的,既可以降低自己的投资金额,也可以降低风险,外加引入他人资金,或许也会引入更强的金融融资渠道等等。

“不是,京津塘高速公路这个项目,不需要引入外资,我说的是其他方面,包玉冈与胡应相,郭生应该认识吧?”陈志文笑问道。

京津塘高速公路这个国内历史上最优质的的基建项目,陈志文自然没必要拿出来与其他人一起合作,虽然投资可能要十几亿美元,但只要借助银行贷款,实际出一成就够了,再加上是合资,自己只有49%股份,以及这个项目需要很长时间的周期,资金根本就没有什么压力。

唯一的问题,就是信心,只要对项目有信心,那就可以闭着眼睛贷款,当然,信贷额度也是一种成本,只不过对于陈志文来说这点算不了什么,投资广深高速的胡应相,就一直在试图拉入更多的人进来投资,因为他需要所有人来分摊他的压力。

“包玉冈比较熟悉,胡应相的话也见过两次,但不熟,陈生说的内地投资,与他们二人有关系?”郭鹤年问道。

“对,我们三个人,一起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做泰山会,主要目的是旨在大家一起合作投资国内的项目,借助各方的资源、人脉、眼光,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不过,如果有好的海外项目,也是可以一起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接下来,他又将泰山会的大概情况描述了下。

“原来是这样。”郭鹤年点点头说道。

“所以我希望郭生也能加入泰山会,这样我们一起投资。”陈志文说道。

“那在国内投资什么呢?陈生旗下有大量工业,我可没有,我的制糖产业只能放在盛产糖类的东南亚,国内虽然也有这类地方,但并不需要我的投资,难道是要一起投资京津塘高速公路这样的基建项目?”郭鹤年说道。

“也不是。”陈志文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既然郭生也来香港了,那不如等明天我约包生与胡生一起见一面,这样我们可以讨论下,在国内可以投资什么?如何?”

“那好,明天我们再商量。”郭鹤年点点头答应道,今天与陈志文这么爽快的定下在东南亚其他国家进行零售方面的合作,已经算是很成功了,虽然后面还会有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不过只要两个老板定下来了,除非后面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不然能成也就是时间问题。

而这个专门负责投资国内的泰山会,倒是一个意外之喜了,他其实很早之前就想投资国内了,只是一直没有好的项目,国内需要的大型项目,他的商业版图又涉及不到,小的,他又看不上,如果能够借着香港这边的同胞,一起投资,倒是不错的选择,哪怕是基建,人多的话,那分摊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毕竟,整个全球的华人富豪,也没几个能扛得住上百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投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