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122)
作者:水下野鱼
“置地啊?倒是麻烦了。”陈志文皱着眉头说道,现在的置地,规模是绝对的香港第一,旗下物业总资产超过千万平方英尺,偏偏还都是以中环大厦为主,次一点的也是其他商业区的黄金位置,而现在的香港,没有一家公司的物业储备能超过置地,等到了1979年,这个记录才被长江实业所破,但彼时的长江实业,旗下的物业地皮都是一般的城镇,连一栋中环大厦都没有。
“不过我怀疑这是太古故意放出的风声,想给我们一点压力,因为按照我收到的消息,置地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开发之前牛奶国际手中的地皮上,应该不会再对其他地皮感兴趣。”周家杨分析道。
第142章 屈臣氏的未来——零售帝国
“那就再等等,实在不行就去其他英资找找,会德丰应该也有类似的地皮。”陈志文想了想说道,和记与黄埔等公司手上地皮很多,但位于港岛核心位置的地皮反而没有,主要的原因,也是之前被祁德尊开发掉卖出去了,然后用来到处收购,也还好红磡那块土地被“工转商”给卡住了,要不然也留不到陈志文手中了。
“会德丰?他们手中我知道有两栋位于中环的大厦,应该都租了出去,其他地皮的,我需要再去查一查。”周家杨想了想后回答道。
“联邦与国际大厦,位置倒是不错,就是楼层太少了点,而且现在应该不会卖的。”陈志文说道。
联邦与国际两栋大厦,是会德丰旗下比较出名的两栋物业,都不到30层,之所以出名,也是因为在几年后的1978年,会德丰意图出售,李嘉成以与现在和黄同样的套路,与会德丰合资成立一家公司,然后以11亿港元买下了这两栋大厦。
两年后,香港楼价大涨,李嘉成将两栋大厦卖了22亿,利息不算,李嘉成空手套白狼转手赚了5.5亿港元,这可以说是李嘉成的早期商业史,最漂亮的一次投资。
“还有一件事,港府准备开发葵涌码头的第五个泊位,港府那边已经对我们发了照会,我们要不要参加?”周家杨接着问道。
“5号泊位啊?以和黄目前的资金,是没能力开发这个港口泊位的。”陈志文皱眉说道,港口的泊位码头可以说是躺着赚钱,但现在的和黄的确没资金来开发这一个码头。
“但外人并不知道,我们的情况,在这段时间我们连续私有化和记与黄埔、屈臣氏后,外界对我们的猜测是越来越夸张,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给太古一定的压力,据我所知,太古对这个码头是势在必得的。”周家杨说道。
“除了太古,还有哪几家也会参加这次拍卖?”陈志文问道。
“怡和的九龙仓、会德丰还有日本欧洲的几家财团都报名了,不过海外财团一般不会成功,而怡和,听说最近他们的财务有问题,市场上也有风声,最有可能成功的,反而是太古了。”周家杨说道。
“那试一试,先在市场上放风,就说我们的背后有美国银行,这个泊位我们一定要拿到,看看太古的反应吧。”陈志文笑着说道。反正没损失,就给一点太古压力吧。
“好的。”周家杨笑了笑说道,答应下来。
“这些都是小事,总部大楼其实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今天我来这里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屈臣氏。”陈志文又说道:“屈臣氏旗下有一家百佳超市,我准备再投入一定的资金,先让它成为香港最大的超市,垄断香港的日常零售市场。”
有了和黄这个超级平台,很多事情就方便了很多,如果是以前,就算有钱,想在香港建连锁超市,没个几年时间不太可能,但有了足够的根基、人才、资源,那只需要投入资金,基本上就可以等待花开了,除非这个行业已经被其他巨头占领,需要砸钱抢市场。
“香港最大超市?”周家杨眼神一亮,这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行业,虽然跟地产比起来,超市算是小生意,但只要做到香港最大,那规模还是不会小的。
“对,你之前也说过,我们有星河贸易的廉价采购资源,这对于香港的超市来说,多多少少也有点优势,我们先把规模做上来,再利用性价比来统一香港的零售市场。”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香港的超市与美国超市的区别,就好比后世内地大一点的联合利华超市对比大润发,在货物上,前者更偏向于日用品,主要就是解决附近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星河贸易的庞大采购量,可以将很多商品的成本降到极低的水平,不过也因为很多方面香港与美国的习惯完全不一样,所以有些区别,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零售领域,采购成本将降低1%,都是天大的优势。
“其他超市倒不是问题,我最担心的是惠康超市,惠康以前是牛奶国际的子公司,发展的不算好,但也不算差,后来置地收购了牛奶,在惠康上面也投资了不少钱,这几年来,惠康也是在一直扩张。”周家杨说道,在有星河贸易的背景下,他自然也想到要发展自家的优势,也造就研究过百佳主要的对手,其他都基本上不成规模,主要有潜力的就是置地旗下的惠康超市。
“置地的确是个难对付的对手,不过就算我们与惠康一起扩张,也不会有什么竞争,至少最近几年肯定如此,现在的香港,超市也才刚刚开始而已。”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超市,虽然在3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开始在欧美流行,是在60年代,也就是沃尔顿开始创业的时期,而在香港这边,虽然很早之前也有,但也都没有规模,在60年代之前,香港还是流行百货市场、菜市场以及街边小店组成的生活方式。
超市的普及,也是从60年代末开始规模变大,出现连锁零售超市,不少大资本开始下场,在原先的历史上,正是由怡和旗下的惠康超市及和黄旗下的百佳超市,在80年代完成了对香港零售业的垄断,但在规模上还是惠康占优,至少80年代如此。
现如今,陈志文收购了和黄,加上星河贸易的原因,他自然要大力扶持百佳,可以的话,最好灭了惠康或者收购过来。不过怎么着也得在对九龙仓下手之后,最佳的时间应该是在83年前后。
在后世21世纪,香港超市的零售额一年差不多也有几百亿港元,不算很大,但也不小了,而且作为香港本土财团,虽然不稀罕从超市里面赚钱,但控制在手里还是更好的。
“那我们就先清理到那些传统的百货市场,再来与置地斗一斗。”周家杨笑着说道。
“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百佳在招聘的时候,可以考虑那些有些轻微残疾或者家里有不方便的人的员工,再安排一点兼职,照顾一下那些不能稳定时间来上班的人。”陈志文接着说道。
超市的特性,就是可以直接带动大量就业,而且很多都是什么人都能做很容易上手的品种,这样一来,就非常适合帮助那些以为某些能力欠缺而找不到工作的人,只要控制的好,小比率的残疾人,不会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
“没问题,”周家杨知道老板的目的,说道:“和黄在这方面,也可以适当招聘一些这样的人,这也有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形象。”
“行,你明白我的意思就好。”陈志文笑了笑,说道:“除了百佳以及之前我交给红牛的蒸馏水业务,屈臣氏剩下的,就是药房了,这个领域我不会关掉,但我也不会再投资下去。”
“是因为不看好中药?”周家杨想了想问道。
“这倒不是。”陈志文摇摇头说道:“市场太小了,药物不像其他产品,可以随意出口,各国对药物的控制是非常的严,不要说我们,就是欧美之间的药物,想相互出口都非常的麻烦,更不要说,我们中药的成分,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而且最重要的是,真正的中医,是百人百方,厉害归厉害,但不太符合现代化商业,至少以香港的情况,是没办法大规模发展中药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