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出书版)(55)
作者:严歌苓
席间,恩娘到楼上去了一趟,下来的时候手里拿了几个绣袋。她说各位的夫人都没有来,所以她给夫人们准备了点不成敬意的小礼物。从绣袋外面,焉识看不出“小礼物”是什么,只能看出它们虽小却沉甸甸的。几个恶棍接过绣袋就塞进长衫怀襟的内兜里,“谢”字都说得含含糊糊。收下的是什么,他们都心里有数,至少比焉识有数。
所以等恶棍们一走,焉识便问,装在绣袋里的是什么“礼物”。恩娘说还能是什么?这个年头,你只有给金砖金条,人家才给你面子收你的贿赂。不过哪里来的金砖?还能哪里来呀?陆家就剩下这幢房子了。把房子抵押了?!对呀。恩娘很平实地看着他。
恩娘的战略非常惊险,她抵押了陆家的房产,同时拍了电报让焉识的弟弟在比利时尽快凑出一笔钱电汇过来。万一汇的钱慢一步,房子就会被拍卖出去。焉识不敢批评恩娘的大胆冒失。战争结束,似乎发迹的都是大胆冒失的人。他虽然还是两腿灌铅,但不得不出动了。他要确保恩娘九曲十八弯弄来的黄金不被恶棍们白白吞掉。怎么看他们都像那种白吃贿赂不眨眼的。
焉识找到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学生。这个学生姓陈,过去跟焉识学的是法语,后来出国进修了一年法律。按说这种选过一两门课的就不能算学生了,拿亲戚的算法就是“远房亲戚”,不到绝境上焉识不会找这个“远房学生”。好在陈姓学生一直敬重陆教授的才学,见陆教授亲自求上门,马上答应尽力而为。第二天他告诉焉识,办事的人态度很好,黄金使他们欣然意识到,陆博士也可以跟他们一样下作,下作地去使贿赂。陈姓学生跟恶棍们讲了他和陆教授的关系,请他们一定给陆教授行方便。反正他们权力通天,是日产不是日产他们一句话定夺,而他们做一个决定,陆教授一家子的生计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了。
焉识听了学生的转述,点头说是是是,实在不能看着陆家世世代代积攒的一点家产,全部要败在他陆焉识手里。过了五天,焉识的弟弟从比利时汇来了款项。弟弟双博士毕业后发现很难受聘,便跟一个中国女校友结婚了。焉识的弟媳是当地的华侨,从照片上看,如果不做陆家的儿媳是有可能做老小姐的。弟弟一直带点歉意跟恩娘说,其实她不上相而已,本人比照片好看多了。并且她虽丑,却是丑陋的金枝玉叶,是个有钱人家的独生女儿,父母开了五家电影院和几家餐馆,所以两人结婚后就接过了她父母的生意,渐渐积了不少钱。
收到汇款,恩娘把抵押的第三层楼赎了回来,她这把大气魄的赌博总算有惊无险地告终。
从这次收到恩娘的求助电报,焉识的弟弟意识到国家和陆家都贫弱到什么程度。三个月后,他们又收到一个来自比利时的海运包裹。刚刚通畅的邮路把比利时的奶酪、香肠、熏鱼,以及各种衣料送达上海。而上海此时正闹米荒,蒋经国强行压制米价,把投机贩子逼出了上海,他们宁可带着米到上海之外去谋高利润。米商们把米全部压在库里,天天挂出“售罄”的牌子。陆家只有焉识吃奶酪,余下的奶酪被恩娘拿到黑市上去换米和面粉。
1947年5月,我祖父陆焉识在徐汇区的一所教会高中找到了职位。正好中学的洋校长需要一个精通英文的教务主任。我祖父一个月的薪金可以买三十多斤米,够陆家全家吃半个月粥,剩下的半个月,要靠恩娘用陆家二儿子海运过来的奶酪、罐头、衣料到黑市上去换吃的。有一次包裹到达后,启开箱子,发现里面装着一堆旧书和几个包在烂报纸里面的空酒瓶。大概船上有人发现了从比利时到上海的这条食品供给线,启开了箱子,调换了里面的内容。
焉识有了值三十多斤米的正式教职,再靠弟弟的遥远接济,日子还过得下去。焉识只要日子过得下去,笔头就开始不安分。他想到那几个恶棍的嘴脸,写了一篇讽刺文章,把恶棍们整个敲诈的过程描述一遍,化了名字投寄到一家左倾杂志。文章登出来之后,儿子读得咯咯笑,从此跟父亲成了忘年莫逆。文章里的丑角们都变成了A先生,B先生,所以焉识向担忧的恩娘担保,不会有事的。
大卫·韦被文章招来了。打了八年的仗,他倒不像长了八年岁数,还是那样跟谁也不客气,不请自坐,坐下就要喝的。一边喝茶,大卫一边指着自己的黑边眼镜,说他一眼就认出了陆焉识的招牌幽默。大卫仍像曾经那样热烈,说他如何着迷焉识的才华,那淡雅的幽默。他大卫还知道,陆焉识迟早会革命,迟早要跟凌博士那种人决裂。大卫说,凌博士到这种时候还在劝学,号召快要饿死的教授们回去教课,号召饿得半死的学生们好好读书。有焉识这样的文笔,不但要让贪官污吏现形,也要给表面清廉但实质更贪的凌博士以揭露。
焉识说,“凌博士也在饿饭,他贪什么了?”
大卫把两根眉毛扬到了一对眼镜框上面:“他贪功名啊!”
焉识呵呵地笑起来。他说因为1936年他大卫·韦暗中操控文墨大战,凌博士到现在还记仇呢。大卫说他完全知情,所以对凌博士的最后幻想应该破灭了;难道焉识还以为有希望跟他和解?
“你十几年前就断了我和解的后路了。”焉识笑道。
“我那么干就是要断了你跟他和解的后路。”大卫也笑嘻嘻的。
“有没有后路,我都想自己走自己的路。你别来抓壮丁。”
“你不是无产阶级,必定是资产阶级。我不抓你壮丁,你必定会被别人抓走。凌博士那次在学术会议上,不就是要抓你壮丁吗?”
“谁抓我去都没用。我不信的东西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
“我先抓了你再说,慢慢地你一定会信的。”
焉识还是笑笑,换了英文说:“I am Albelard,and you are Anselm。”
大卫·韦不问这两个人是谁。他在欧洲待了两年,就是不知道他们,他也不愿意承认。
焉识说:“这两个12世纪的哲学家,对任何一种主张或者思想,Albelard必须先懂得它才能相信它。Anselm相反,觉得只有相信了它才能懂得它。”
“凌博士没把你抓去,是因为我破坏得及时。”大卫·韦坚决不跟着焉识跑题。
“不在于你破坏不破坏。”焉识感到嗓子眼一阵毛茸茸的,满嘴都是铁锈气。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力气和气概把下面的话说出来。他等嗓子的刺痒压下去又说:“顺便说一下,以后请阁下别再搞这种破坏了。到头来破坏的就是我陆某的人格。”
“人格也是相对的。资产阶级觉得你人格完美,无产阶级未必会买账分毫。”
焉识掏出手绢,对着它咳了两声。肺上的窟窿又出现了新创面,一丝疼掺了两丝痒。他想面前这个人快走吧,他至少可以痛快地咳嗽几声。可大卫·韦演说起来没完,眼神像在合唱队里唱圣歌,鼻子和额头像出炉的面包,刚刷了一层油。
焉识渐渐地沉默了。他不想和大卫再争什么。像大卫这样理解世界,倒也简单:要么无产阶级,要么资产阶级。就像焉识二十岁时理解的世界那样,一切分野无非是知与无知。知,产生文明;无知,保持野蛮。
“……这就是最好的时候!”大卫结论性地说。他的长衫破旧,疲沓地垂挂在他上耸的肩膀上。围巾被虫蛀的洞眼在焉识的角度都能看得见。都饿成了这样,火气还下不去。
焉识错过了大卫前半句话,心想他别把那个茶杯碰到地板上,如今茶杯碎了就算了,茶叶却很贵。
“你同意吧?”
“嗯。”
焉识满怀希望,只要自己“嗯”了,不接着唱反调了,大卫就会告辞。
“那你今晚就写出来。我明天就给你拿到编辑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