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11)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这里有南京的学生么?”不知道过了多久,教授才颤抖着开口。

淞沪会战后南京的失陷几乎已是定局,故而众人也不十分惊诧,有一两个南京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室里一片死寂。

教授的眼神苍凉悲悯:“你们进来可有联系你们的家人?”他想了想,又说道,“这节课我放你们假,你们即刻去教务处。”

那几人跌跌撞撞地走了之后,教授重新整理了思绪,继续上课。

江愁余等人心中的阴影也疑云并未延续很久,还未到韭菜园4,就见许多群情激奋的学生正在学校正中的空地上集会。

“国耻啊,同学们,这是国耻啊!”这些集会的学生们,男生穿着黑色中山装,女生则都穿着素白的裙衫。

江愁余的视线往上,看到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张巨大的横幅,上面用热血般的红色颜料涂抹着:“驱逐日寇,还我河山!”而横幅下又摆着个巨大的花圈,花圈之中黑色的“奠”字触目惊心。

“同学们,难道我们还要这样一退再退吗?我们的国都被占领,我们的兄弟被戕戮,我们的姊妹被凌、辱,而我们呢?难道真的要延续这种逃亡的路途,躲进深山里去么?国家都没有了,读书还有什么用?”

江愁余一眼瞥见范仁杰亦在人群之中,眼圈依旧红着。

“怎么回事?”江愁余低声问。

范仁杰抽噎着:“南京沦陷后,日军屠杀了整整一个月,数十万军民被杀害,已经有同学要投笔从戎了。”5

“恩。”江愁余只应了声,便转身离去。

“真是个没心没肺的怪人。”范仁杰忍不住骂了声。

江愁余走在泥土铺就的小路上,两侧林荫被冬日暖阳染成灿金色。

他兀然轻声吟道:“斜阳几度,河山今日,红殷遍染。”6

作者有话要说:

1.凯恩斯名著 就是林老板给他的那本书 原书1935年出版 林老板的儿子从香港带来的只可能是原版 在那个年代 凯恩斯主义还很前沿

2.天下之大,竟容不下一张书桌...这句话原著是谁已不可考 应该是一个清华的学子在北平陷落之后的悲愤呼号 原话是“华北之大 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3.经济学名著 1890出版

4.长沙临时大学文科院系所在地 名字挺可爱的

5.据统计 西南联大共有800余人从军 而在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到长沙时 就有300余人从军

6.这首诗 是悼念崇祯帝的 可是我搜了好久不知道原作者是谁...有知道的告诉我吧 \(^o^)/~

第三章

岳麓山脚下的气氛空前紧张,不顾省主席的反对,国民政府依旧要求联合大学西迁。

三校合计两千余名师生,将通过三种方式,前往烟瘴之地的云南——昆明。1

一,教师及家眷还有部分女生通过火车抵达香港,再由香港渡海至越南入滇,三校的重要仪器设备书籍也将由这条路被护送到昆明。

二,富裕的男生和另一部分女生,先由火车抵达广西桂林,再由桂林穿越镇南关进入越南,再由越南入滇。

三,由常德出发,徒步走到昆明。

“我家里反正是没什么钱,我走过去。”董之侠很坚决。

范仁杰抽噎着:“我还没联系上我爹娘,估计也只能一路走到昆明了。”

孙衡叹气:“我身体不好,虽然不太讲义气,但我还是坐火车吧。”

“对不住诸位,”话虽这样说,钱玄义的表情怎么看却都有些雀跃:“教授选了我和他一起护送仪器,我要从香港走了。”

轻笑了声,邱觉非豪气道:“我从东北走到北平,又从北平走到长沙,难道我还在乎再走一段路不成?”

江愁余一直默不作声,董之侠看他:“你也坐火车么?”他的家境,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故而并不指望他会和他们一道徒步。

出乎他意料的是,江愁余摇了摇头:“我走过去。”

“为何?有钱还要赶着受这个罪么?”孙衡瞪大了眼睛。

江愁余“啪”的一声把手里的书合上,倒是未避讳:“你们觉得这个仗多久能打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北平?”

“一两年?”

“三年?”

江愁余看邱觉非,邱觉非伸了个懒腰,躺在床铺上:“当年由东三省进关的时候,我爹娘也是这么骗我的,一转眼,六年都过去了。”

众人纷纷沉默下来,江愁余撇了撇嘴角:“之后的事情还不知道会如何呢。”

“为防万一,”孙衡下定决心,“我和你们一起吧,一路上大家还可以互相照顾,对吧?”

邱觉非头枕着手臂,开玩笑道:“其实吧,也没你们想的那么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当成是休学实践,考察祖国风物,也没什么不好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