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月夕(561)
这是一则他听来的轶事。
一男一女,都并非出身富贵人家。男子是耕地的,女子则海边的采珠女。二人的遭遇,与太史所述的两个少年一样,因得遭遇险境而互换魂魄,奇遇不断。
也是因此,二人索性结为连理,相互照应。
这本是一桩好姻缘,可惜,纵然夫妻相敬相爱,也敌不过世道艰难。男子家中耕地贫瘠,一年也打不下多少粮食。倒是女子那采珠的活计,若收成好了,能换回不少银钱。
迫于生计艰难,二人发现连生煞的好处之后,开始有了想法。
最美最贵的明珠,总是深藏于深不见底的水下,寻常人难以触及。而人能下潜多深,取决于一口气能憋多久。气息耗尽,人便再也浮不起来。
夫妇二人利用连生煞,一人气竭昏厥,另一人便替补而上,拼搏一番,竟捞出了珠王。
此举,让二人一举发财,购地置宅,过上了安康的日子。
但人的欲念总是无止境。夫妇二人觉得,自己既然有秘术,便可长久地干下去。于是纵然觉得身体开始发虚,二人也还是继续干起了这行当,捞起了更多的宝珠。
曾有高人云游至此,一眼看出了二人是连生煞,警告说这连生煞乃似一盏油灯里的两根灯芯,若是滥以大火,必早早油尽灯枯,二人要么早死一个,要么谁也活不了。
可夫妇二人正是风生水起,只当高人胡说,并不放心上。
终于,妻子终究体弱一些,大病一场,卧床不起。丈夫花重金求医,可每个郎中看到妻子,都摇头说晚了。
不过其中一位郎中说的话,却点拨了丈夫。
他看着丈夫,提出要为丈夫诊脉。把脉之后,郎中很是诧异,说丈夫的脉象与妻子一样,二人得了同一种病症。
这让丈夫幡然醒悟。他看着病榻上不省人事的妻子,又悔又悲,沉默良久,当夜,留下了遗书,悬梁自尽。
而不久之后,妻子竟从病榻上苏醒,渐渐康复。家人不敢瞒着丈夫的事,将遗书呈上,妻子看后,难过至极,也跟着丈夫自尽殉情了。
月夕仔细看完了慧显法师的这则记叙,长长叹息,感慨万千。
沈仪在一旁看着她,道:“晏娘子可有和感想?”
月夕沉吟,道:“这位丈夫自尽之时,连心煞竟是毫无作用。按道理,他该再度与妻子交换,代替妻子奄奄一息才是。可并不曾如此,那丈夫竟是死去了。”
沈仪颔首:“这便是我定要来找你们的缘故。这手记我反复看过,琢磨许久。那位丈夫应当是知道这般结果,故而留下了遗书。这兴许是得了先前那高人的指点,详细如何,你我如今皆不可得知。不过由此事看来,这连生煞并非是没有破解之法。譬如,只要一人决意赴死,形神俱灭,这连生煞便也再无作用。”
月夕不由苦笑,道:“这结局,其实与老太史手记里的两个少年无异,最终还是要死人。”
沈仪道:“你再往下翻。”
月夕翻开下一页,只见后面写的,是慧显法师对连生煞的见解。
对夫妻二人的结局,慧显法师和月夕所见略同。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生为二,合二归一。周而复始,万物归元。
月夕很是诧异,道:“这话,看着像是道家之言,慧显法师何故冒出这么一句?”
沈仪摇头:“我觉得定然藏着些玄机,只是也不曾参透。”
月夕沉吟,一时默然。
过了会,她想起什么,道:“沈娘子方才说为了沈劭而来,不知何意?”
“他与我说过,当年我们全家遭难时,他被一种奇术封了筋脉,一旦动武,便会元气大伤。”沈仪道,“那开解之法,我已经找到。想来,如今正是用得到的时候。”
第四百三十章 城下(上)
从龙门关出发,三日后,皇帝的大军到达了京城外。
夜色正浓,城楼上没有一点光亮,漆黑一片。
但王师皆出身禁军,对京城熟悉无比。每个人都知道,那前方的夜色里,横亘着一座巨大的城池。
前锋卸掉了沉重的铠甲,以减轻负重;又在马蹄上裹了厚厚的布,足以让踩在雪地上的声响被北风的呼啸吞没。
“皇上,”禁军指挥使田放再次凑到皇帝边上劝谏,“此行危险重重,臣请皇上退至后军,由臣来率前锋接敌!”
皇帝望着前方,眉毛上已经结了冰霜。
“田放,”他淡淡道,“你觉得朕和江东王,谁能赢?”
蓦地被如此问起,田放有些错愕。
“臣不敢质疑皇上。”他忙道,“只是京中情形未明,皇上只靠一份不知真伪的城防图便贸然出击,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