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澜歌(17)
那手帕,檀喆后来交给了母亲,如今那帕子去了哪,檀喆不知道了。那最后一天的记忆,也不过就是这一点,除此之外的已经模糊。唯独记得不久之后阿娘的泪眼,想想到如今,已经十年有余了。
檀喆随着众贡士来到洛城殿,他虽然来过紫微城,但以前多在内寝殿,此时也是谨慎有加。至洛城殿门口,排在后面的檀喆跟着前面的贡士踏入大殿,距离步幅分毫不差。
踏入大殿,众贡士成列跪下叩圣上安。这时候是真正站在天子脚下,不少贡士相比已经紧张到腿发抖了,完全不敢抬头看一眼新皇。檀喆也姿态恭敬,眼观鼻鼻观心,不露一丝差错。
尽管如此,坐在皇帝旁边的张太后还是一眼认出了檀喆。起先她也不知道那是檀喆,只是众人站在一处时,把檀喆给显了出来——他个子高,脸色格外比周围的人白上一分,虽然微躬着身和周围人一样的恭谦良顺,但看起来却有种如竹如松的挺拔。
等到念到檀喆的名字,而正好这个年轻人上前时,张太后才了然,她微微笑了笑,神情更有一种微妙的玩味。
檀喆低头接过策问的签子。
虽然不能公然抬头,但他也知道,皇帝年幼,摄政的太后必定会坐在座侧,她才是这次考试真正的考官。
至于尚书省左仆射上官宣、尚书省右仆射徐来、中书令石讯海和门下侍中漆雕赟这四位辅国大臣虽然不会在现场,但应该已经预览过考题,对这次考试的流程应该也能掌握。更何况陪同张太后的应该是礼部尚书上官庭。
每个考生拿着签子,转入洛城殿左右偏殿作答,考试时间是十二个时辰。檀喆依旧随队列到偏殿,寻自己的位置,坐下后才拿出签子,看了一下签子上的两个问题,檀喆微微皱了皱眉。
大殷建朝至今不过十年有余,建朝前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建朝时百废待兴,致使殿试的策问重在靠时政,以选拔治世之才。这两个问题一个问如何运用刑罚,一个问南北粮道运输。问题倒也不难,但要想答得合乎分寸又出彩,却需要花心思。
檀喆静下心开始答题,他答得认真,连身边的人有声响都影响不到他。
他不知道,自这时候开始,各方势力都开始注意起他这个贡士。
上官庭和上官宣说了檀喆的事情,上官宣其实也早有耳闻,但听完上官庭的话,他还是忍不住蹙眉犹豫。
“当年檀铖牵涉太子谋反案。虽然当初先帝说祸不及子女,但檀喆作为罪臣之子,难免会有仇恨在心。”
这是大家都能猜想到的事情,但上官庭思虑良久,还是拱手说道:“是否有仇恨在心,还是取决于父母教导。大哥可还记得,檀铖之妻、檀喆之母赵知妍是赵龙达之女,这赵龙达可是当年先帝入住皇城时开城门迎接先帝入主紫微城的前朝将军。后来也被先帝重用,掌管护卫军。这赵氏抚养檀喆多年,我想这檀喆未必就有这样的心思。”
上官宣锐利的眸光投向他,上官庭低着头,任凭哥哥审视自己。他知道哥哥的想法,一定是觉得他以檀喆母亲作为切入点,以为他与赵氏有什么渊源。但他其实颇为坦荡,到了这个年纪,有家有室有儿女,和那位赵氏也不过一面之缘,更多的还是听闻檀铖妻子贤淑才有此言,没有别的意思。
“哥,若檀喆真的是一位青年俊才,我想对其任用也不妨一试。”
上官庭继续表明自己的想法。
“俊才很多,不差他檀喆一个。难道大殷朝离了他就不行了?”上官庭这话让上官宣皱了眉,神色不虞。
“兄长莫气,此非我意。”
上官宣放下手里的纸,刚才上官庭就注意到了,他看的是檀喆的那篇《欢宜赋》。
“其实前段时间,长公主着人给我送了封信,信上也提及檀喆。我看信里的意思,长公主倒是希望檀喆能中。”
上官庭听到这话很意外。
“不过,现在太后正是想培养自己势力的时候,要是檀喆这样的人真的考中,未免会被太后拉拢。”
上官宣的话,上官庭无法反驳,只好默默躬身行礼,单凭上官宣安排。
一天后,殿试结束,按照以往的规矩,贡士所写的文章均交由皇上亲览,再由政事堂商议考中进士的名额。但如今,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所有贡生文章皆交由太后亲览,和政事堂商议。
一天后,太后在政事堂与左右仆射,中书令和门下侍郎一起商议进士名额。
张太后也是第一次参与科考。但很多事情也不需要教。她将考生的答卷分给几位辅国大臣看,在上官宣等人看答卷的时候,张太后端坐于座上,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