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赋(42)
兰姑轻笑了一声道:“这就对了,以后曹大人光顾教坊司,我们依旧是很欢迎大人的。你们两个替我送送曹大人。”
“是。”
说罢两个大汉便把浑身发软的曹大人半拖半拽的拉了出去。
沈云舒在一旁看呆了,这还是她第一次看见兰姑的手段,心中不由得肃然起敬,对兰姑道:“姑姑,你可真厉害,这么大的官你三言两语就把他赶走了。”
兰姑不以为然的摇摇扇子,“姑姑我要是没点能耐,怎么管理教坊十几年。行了,别拍马屁了,干活去吧!”
沈云舒想若自己以后也能像兰姑这样有本事就好了。
正月十五,沈云舒依着与周嘉南的约定,穿了一身红色夹袄欢欢喜喜的出了门。刚到教坊司门口,就看见周嘉南手里提着一只兔子花灯站在街对面冲她笑的一脸温柔。沈云舒拎着裙子小碎步跑过去,周嘉南笑眯眯的把手里的花灯递给她道:“这个送你。”
那兔子花灯做的十分精致可爱,沈云舒摸了摸兔耳朵欢喜道:“这兔子灯真可爱,谢谢哥哥。”
周嘉南道:“你喜欢就好,今天灯市街有好多漂亮的花灯,午门外还有鳌山灯,十分壮丽。繁翠楼上看鳌山灯的视角最好,我已经订好了位置,咱们先去看鳌山灯,然后去灯市街猜灯谜看花灯,最后再一起去吃元宵,好不好?”
“好,都听你的。”沈云舒笑着点点头。说罢从袖子里拿出一个香囊递给周嘉南道:“哥哥,这是我绣的香囊,送给你。”
周嘉南接过香囊,只见上面绣的是松柏,他小心翼翼的抚摸香囊上的刺绣,仿佛在抚摸着什么稀世珍宝。香囊中的阵阵香气传了过来,居然是杜若的味道,周嘉南有些惊喜的问道:“这里面是杜若吗?”
沈云舒点点头,“我记得小时候你给我讲过《楚辞》,里面有一句叫‘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你那时候同我讲你最喜欢的花就是杜若。其实这一句也是你在我心里的样子,如杜若,如松柏。”
沈云舒看到周嘉南眼里忽然变得亮晶晶的,慎之又慎的将香囊放入怀中,明明没有温度的香囊,他贴身放着却感觉到了温暖。沈云舒将另一个绣了一只麒麟的香囊递给周嘉南,脸色有些微红道:“哥哥,能不能将这个转交给怡王殿下?他若不喜欢,你也不用还给我,丢了便是。”
周嘉南脸上的笑意忽而消失了大半,他接过香囊,笑着应了,心中却带了几分酸涩。少女心事,他如何不知?可终究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梦,以后怕是难免伤心了。沈云舒却不知周嘉南在想什么,蹦蹦跳跳的往翠繁楼走了。
二人到翠繁楼的时候,翠繁楼里早就是人头攒动,周嘉南订的是三层靠窗的位置。沈云舒刚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往窗外探出半个头,只见午门前千百盏彩灯堆叠成山,足足有十三层,彩灯表面绘制了花鸟鱼虫和苍林树木,竟还有楼阁和彩扎的人像,远远望去,一片灯火辉煌,蔚为壮观。
沈云舒从未见过这样又大又漂亮的灯,不由得看呆了,看见最顶层几个人像居然随风摇曳,倒真有几分神仙下凡的感觉,便拉着周嘉南问道:“哥哥,那几个人像是什么?还有这个为什么叫鳌山灯啊?”
“那几个人像是八仙,就是传说里八仙过海的八仙。《列子》有云,渤海有归墟,其上漂浮五座仙山,山中有奇珍异宝和神仙,可这五座神山没有根基,并不安稳,天帝就命海神率巨鳌把神山背负在背上,神山自此稳定,便称作鳌山。这鳌山灯便是以此为凭据,仿造而来。从隋唐时期便有了。我朝自成祖爷起,宫里也仿制鳌山灯,正月十五,放置在午门外。”
第22章 少年自负凌云笔(一)
沈云舒听了周嘉南的解释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还真是有趣。那京城里的人每年都能看到鳌山灯吗?”
周嘉南点点头,“我朝自成祖爷起,每年正月十五,天子都会派人搭建鳌山灯放置在午门外,邀子民共赏,与民同乐。寓意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沈云舒听到国泰民安四个字忽然泄了气一般把头缩回来,撇撇嘴道:“灯就是灯,跟天下有什么关系,若做个大灯就能国泰民安了,那做灯的匠人岂不该当菩萨供起来?”
“云舒,慎言!”周嘉南脸色一沉小声警告道。
沈云舒不服气的嘀咕:“我说的不是实话嘛,更何况我也没说什么不敬的话吧,君父若是连这点度量都没有,还谈何与民同乐?”
沈云舒眼瞧着周嘉南脸色越来越黑,摆摆手道:“行行行,我不说了,皇上万岁万万岁!大明万年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