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妻+番外(804)

作者:藕花

在中秋的桂花飘香里,飞出重檐叠嶂,声传数里……

"

"

第606章 番外 忆秦娥(上)

清晨一场新雨后,初夏的凉风,轻轻拂动窗外的芭蕉。

豆大的雨珠,从碧绿油润的叶片上晶莹滚落。大雨洗净的澄澈蓝天下,火红的石榴开出一簇簇新花,端的是明丽讨喜。

元三奶奶却没空注意小园里的景致,紧张得拉扯着新衣,不住追问,“娘,您看我这身行么?有什么不妥?”

这是她上京以来,做得最好的一套衣裳了。

浅蓝的对襟长衫,文雅秀丽,衣身上又用银线绣着淡淡兰花,更添韵致。

只是好东西都不便宜,元三奶奶原本是舍不得的。

夫君说好看,她也是不肯的。后说既来了京城,日后总要随他去应酬走动,撑个体面,元三奶奶才狠心做了。如今看来,倒是正好用上。

“行,妥当极了。你们正是好年纪,穿什么都好看。”

元大太太笑着安慰小儿媳妇,看着她双十年华,正如枝头夏花般繁茂,不觉抚过已经泛起霜花的两鬓,感慨起岁月不饶人来。

想当年还在宁州寿城的时候,孩子们还等着她来依靠,如今却连最小的儿子都已经成家立室。去岁还给她添了个小孙女,也不知这些年郡主,过成了什么模样。

想必是极好的。

“娘,您再跟我说说那位升平郡主呗,哦,早该称公主的,我怎么又错了?”

元大太太回神,慈爱一笑,“不必在意。郡主啊,从来是个最明理懂事的人,从不在意这些……”

回忆的匣子一旦拉开,那些十多年前的往事,仿佛鲜亮得就象昨天。

当年升平郡主初到宁州寿城时,还是位娇滴滴的新嫁娘呢。可她那时做的事,便一桩桩一件件,烙刻在了寿城人的记忆里,一直传扬至今……

马车辘辘,载着元大太太婆媳,摇摇晃晃走向升平公主府。

元三奶奶听着往日的故事,虽然已经听夫君说过多回,可听婆婆再说一遍,依然惊叹不已。

谁又能否认呢?

升平郡主,堪称本朝巾帼里的英雄,闺秀中的传奇。

从前在闺中时倒还罢了,成亲之后,随夫君金光侯镇守宁州数年,抚恤老人,建立书馆,又开设马场,连元三奶奶还在闺中时,就常听父兄夸她有见识。

后来更是助夫君平息先帝晚年之乱,省得好大一场生灵涂炭。

这样的功绩,连史官都记录进了国史里。

又随夫君金光侯镇守渠州数十年,才总算安定了那里的局面。

如今市面上的琉璃,香料,还有好些稀奇玩意儿,都是通过渠州源源不断送到大齐来。

等到元三奶奶和几个姐妹出嫁的时候,家里还特意给她们都添置了一套时兴的琉璃杯碗当嫁妆。这要是放到从前,想都不敢想呢。

自然,当初家里肯把她嫁到元家,没嫌弃元大太太一个寡妇当家,也是父兄打听仔细,知道元家的几个孩子,都曾在升平郡主跟前受教的缘故。

当时父亲就说,能入那位郡主的眼,必是好人家无疑。

事实也果然如此。

元三奶奶嫁来三年,是一日比一日深觉自己有福。能遇到这么一个明理豁达的好婆婆,让孩子们心甘情愿的敬爱孝顺。

上头两位兄长,考中功名,得以授官后,都是婆婆作主,让两个嫂嫂都跟着去了。

要说二哥不是婆婆亲生,原是二叔家的独子,这么做倒也罢了。可大嫂却是嫡亲的儿媳妇,两个姑子都先后出嫁,哪有说扔下婆婆一人,跟丈夫去过小日子的?

可元大太太硬是作了这个主。

还佯装发脾气,说大嫂要是留下服侍,就是嫌弃她老。

最后大嫂是含着眼泪,满怀感激跟着大哥走的。

元三奶奶成亲后听夫君说,也就是那时,夫君才下定决心跟岳父舅兄一样,去教书。

因为只有当教书先生是最稳定的,可以在一处呆上一辈子,好好孝敬母亲。

元大太太这一辈子,实在太不容易了。

青年丧父,中年丧夫,拉扯着两房孩子长大,给独居多病的公公送终,还得应付那些亲戚们隔三岔五的添乱。若是晚年还不能享享清福,实在是老天没眼。

元三奶奶挺赞同的。

丈夫虽然不说,但她隐约也从家里下人嘴里听说了几句陈年往事。

元太公那病,甚至公公的死,竟跟丈夫的姑母,还有二哥改嫁的亲娘都脱不开干系。

好在当年遇到了升平郡主,替元家抹平了这场风波。

后来几个孩子学业婚嫁,都没受什么影响。

但他们兄弟姐妹五人,个个心里都有数。

后来二房的小姑出嫁,二哥出仕,都执意留下一份不菲的家产,用以奉养元大太太。

上一篇:公主的奴 下一篇:寡妇桃夭的太子赘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