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不从周(137)

作者:绿皮卡丘

总算又与臣工谈回了正事。这一通闹,真是大开眼界,议事的思路早就骇得渣都不剩,转运使用力想了想,才恍然拾起先前的话头,向官家回禀,“官家前次说,要趁此番南巡,特在江南路加开恩科,专取江南有识之士。臣等回来商议过,都觉得官家此举极好,十分可行。历来科举取士,需考生层层应试,程序冗长,若官家亲举召试,大大减少了科试环节——一榜飞升,多大的诱惑啊!不愁网罗不住江南贤才。”

转运使车轱辘似地说好话,官家冰封的一张脸终于和缓了些,略略颔首,又问崔通判,“崔卿有什么想法?”

崔通判少年时也是应试赶考的读书人,而今又总领余杭城庶务,很有些心得,听官家垂询,却顿了顿,才回应道:“臣觉得,召试一场定榜,于寒窗苦读的考生而言,是多条出路的大好事。只是......官家明鉴,往年三层科试,场场得以夹带、买题、舞弊而蒙混过关的,难于登天。可若仅一场,风险便小多了,当此利诱,难保不会有人生出冒险走捷径的心思。”

崔通判迟疑一瞬,又道:“是以臣认为,官家若举召试,定要加强前前后后监试之力。另外,在筛选参试人时,可令报名者附交一份文卷,包括该生往日赋作、诗作、文作各数篇,一来是以此为据,初筛一道有资格应召试者;二来也是留存为证,看日后该生召试之作是否能与附交文卷之文笔、文风对得上,以防有泄题代作舞弊之举。”

崔通判平素话不多,十分简单务实的一个人。官家有意在江南示恩,招揽士林人心,这是昭然若揭的圣意,崔通判却兜头给人泼冷水,听得转运使频频给他使眼色。

官家却静静听完,眉头都渐舒展开了,十分赞许,“崔通判想得周到,就这么办。回头朕任命一位主考官,试前审查附交文卷之事,崔通判帮着掌掌眼。”末了,又补上一句,“诏书也往东海国发。凡江南路、东海国人尽可应试。”

转运使与崔通判忙应是。陆寓微是武将,此事不怎么上心,倒是梁王,听罢此言,眼珠子一转,试探地唤了声官家。

不是让你闭嘴么?官家不耐烦地扫了他一眼。梁王没脸没皮惯了,只当没瞧见,小意陪着笑,“官家,此事臣可以帮忙。”

这话倒不假。梁王一路跟着先帝打江山,马背上弯弓射箭的本事却糟烂,十米开外都能脱靶,唯独诗词歌赋倒学得挺精,加之近些年闲吟风月,更成了其中好手,把关几个白身的文学造诣,自然不在话下。

官家有几分意外,这下倒不是无理取闹了,可更稀罕。这个弟弟向来遇着正事跑得比谁都快,这回却主动请缨参和进朝事,怎么着,真是遇着了爱情,就转性上进了?

一点儿都没觉着欣慰,反倒更看他碍眼。官家一声冷哼,“你赶紧去和永安郡主好好相处两天,安生给朕成婚,就是帮朕最大的忙了。”

这天没法聊了!梁王的笑意登时僵在面上,说来说去说不通,老子还不伺候了!袖子一甩,径直就往外走,一边还留下一声震天吼,“谁爱娶谁娶!反正本王不干!”

好半天,还有回声似的,嗡嗡在耳边作响。官家勉强扯了扯嘴角,算是向两位江南路臣工一笑,“朕疏忽了管教,叫两位见笑了。”

两位臣工忙离席道不敢。恰好事情也议完了,官家抬手一挥,便叫他们散了。

一时间,殿中只余了陆寓微一人。官家示意人来换了茶,又叫进了点心,慢慢平了平心绪,向陆寓微一扬下巴,“成了,说说东海王的事。”

当日圣驾一路南下,陆寓微本随扈在侧,行到没一半,却被官家提前遣来了江南路。其一是梁王跑了,得有人看着他,其二便是为了东海王、江南路东邻东海,若东海国异动,总有蛛丝马迹可循。

还有其三,便是为着谢家。谢家有不少向外洋行商的生意,而中原与外洋通商,十停中有九停是通过东海国的全州港。谢家势大,又避不开与东海国有牵搭,究竟安不安分,很叫官家挂心。

陆寓微一个领兵打仗的人,探查阴谋诡计、私下交通这等事,实非他所长,总不能叫他半夜翻墙进龙堃房里听联床夜话吧?

所以没什么头绪。陆寓微在余杭城中转悠了月余,误打误撞碰上了些眉目,至于谢家那头,那更成了桩无头官司,要他查自己未来的岳丈?官家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局。

只得捡些有眉目的事情说了。头一桩,便是当日东海王世子攀污薛郎君国丧狎伎之事。

陆寓微将事情经过大略叙述了一遍,有意略过谢郁文参与其中的部分不提,“据臣所查,南京府的燕春馆,是世子龙茂之的产业。两三个月前,龙茂之去了趟南京府,在燕春馆中,碰巧听说了去岁六七月间薛昌龄曾在馆中停留,便布了这样一个局,逮进了薛昌龄。”

上一篇:反骨 下一篇: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