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14)

作者:赵安雨

七太太咂咂两声,拿起帕子把玩,又递给程妈妈。后者赞不绝口,周围仆妇凑过来瞧。

“去,把珍姐儿喊来。”七太太眼睛不离帕子,一个叫秋实的丫鬟立刻出屋去了。

算是褒奖吧?纪慕云想。

接下来的时间,她坐在右侧最末的绣墩,听七太太讲着年轻的时候,在家里做绣活的往事:“我小时候啊,淘气的不行,天天跟着我哥哥满院子乱跑,穿我哥哥的衣裳下馆子听评书。谁让我拿针线我就跟谁急。我娘一瞧,不行啊,这以后没人上门提亲,可怎么办?”

满屋子人笑得前仰后合,程妈妈眼泪都笑出来了。

七太太又说:“我娘就狠下心,托人从京里请来一位宫里出来的嬷嬷。这嬷嬷啊,比我祖母小不了几岁,来家第一天穿件铁灰色的衣裳,头发花白,脸这么长,天生不会笑。”

她绘声绘色,人人听得聚精会神,正说着,一个戴一根镶明珠琉璃钗子、橘红小袄杏黄挑线裙子的少女撅着嘴巴奔进屋里,跺跺脚,“娘!你说学东西的时候不能半途而废,又使人唤人家过来,人家忙着呢!”

昨天是特例,今天一早,两位小姐就像往常一样上课去了。宝哥儿趁着天还不热,在院子里和几个没留头的小丫鬟玩耍。

七太太说的累了,脸上泛着潮红,程妈妈笑道:“女儿似母,我们四小姐啊,和七太太一个模子铸出来的。”

众人七嘴八舌附和,把珍姐儿弄得莫名其妙,七太太喘匀气,连喝两口茶,指一指身边矮几,珍姐儿随便瞥一眼,立刻抓起帕子细瞧,睁大眼睛:“娘,这是彩绣阁的手艺,杜娘子也会,却没这么鲜艳--是谁做的?”

七太太朝纪慕云扬一扬下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是不是彩绣阁,娘分不出,你自己问纪姨娘吧。”

珍姐儿歪着头,像不认识纪慕云似的,用前所未有的热情询问:“你是从哪里学的?师从彩绣阁哪位夫子?”

彩绣阁专供苏绣,总舵在杭州,与四川的金凤阁、广州的灵犀阁并称天下三大绣阁,声名赫赫,人才辈出,每年都有封疆大吏重金聘请三个绣阁的师傅,给皇后、太后娘娘绣生辰礼,彩绣阁的总师傅曾绣了一幅《江南春》,把江南烟雨和绣在方丈间的绣布之上,被朝臣进贡到宫中,风头一时无二。

纪慕云幼年启蒙,于音律、棋艺、合香没什么天赋,在书画、厨艺和针线上下功夫。

九岁那年,姨丈顾重晖在嘉兴任职,姨母给她在城中请了一位彩绣阁的师傅,姓丁,一年二百两银子。丁师傅一上来就拿了两条汗巾子、两条帕子两双鞋,艳丽的颜色、生动的图案和细密针脚立刻把纪慕云震住了,跟着师傅埋头苦学。姨夫升迁浙江,丁师傅跟着,等到去甘肃的时候,师傅嫌远不肯,纪慕云恋恋不舍地和师傅分开了。

现在说起来,她拐了个弯:“和父亲在京城的时候,托东家的福,跟着东家小姐在一位姓马的师傅学过两年,已隔了七、八年了。”

珍姐儿嘟囔“才两年,就....”翻来覆去地翻看帕子和荷包,又打量纪慕云,忽然冒出一句:“娘,把纪姨娘给我吧。”

纪慕云心中一跳,再看七太太,已经用帕子指着女儿,呵呵大笑起来:“你们瞧瞧,这丫头,到我这里来抢人来了!”

左右仆妇捧场地笑,珍姐儿搂住母亲,娇嗔地跺跺脚“娘,过几日便是端午,观龙舟那日,知府家的冯碧云、同知家的刘月如和通判家的卉娘都要去的,贺举人家的四娘五娘,我连穿什么衣裳都没挑好呢!媛姐儿几个不顶用,总不能丢了我们府里的脸!左右您身边又不缺人!”

于姨娘低下头,其他人假装没听见。

宝哥儿玩的累了,回屋里找娘亲,远远瞧见了,蹬蹬瞪奔过来,学着姐姐搂紧母亲双腿,用力跺着小短腿:“娘,你身边又不缺人!”

笑声几乎把屋顶掀翻了。

好不容易,七太太才抹着笑出来的眼泪,丫鬟轻轻捶着后背,“罢罢罢,我怎么生了你们两个泼猴!”

程妈妈凑趣:“猴王不闹王母娘娘闹谁?”

仆妇也齐声凑趣,七太太心情大好,慷慨地大手一挥:“罢罢罢,我惹不起你们两个,上辈子定是欠了你们。”

纪慕云做出手足无措的样子,犹豫地看看七太太,又看看珍姐儿。

七太太咳一声,对她说:“打今日起,你每日辰时到我这里,不必等我起来,跟着四小姐去。四小姐做针线,你便陪着,四小姐读书算账,你也打打下手,四小姐既讨了你去,想必是管你饭的。”

最后一句话在调侃女儿,珍姐儿大大方方应了,“再来十个人,女儿也管的起。”

这个结果是纪慕云没想到的,恭敬地说:“是,妾身便晚上过来,给太太请安。”

七太太满意地点点头。

纪慕云退回自己的位置,毫不意外地发现,两位姨娘的羡慕、嫉妒几乎溢出脸庞。

珍姐儿是个急性子,和母亲撒了一会儿娇,便把弟弟扔给程妈妈,带着纪慕云出了正屋。

天空阴沉沉,像是要下雨,风中带着凉意,走在抄手游廊中一点晒不着,嫩绿枝叶不时探进朱红色的栏杆。

出了正院,前面的人径直进了花园的半月门,纪慕云入府三日,还没到过这里,边行边观赏景色:这里大的出奇,粉墙朝着两侧蜿蜒出去,一时看不到边际。

园中显然是精心设计的,有开过了的迎春花、正当时的芍药和大片大片的萱草花,树木错落有致,偶尔露出挂着墨绿藤蔓的假山,绿草毛茸茸地,一条缎带般的溪流在乌云下不紧不慢流淌。

岸边载满柳树,远处有一处小巧玲珑的水榭,檐角飞翘,临水而立,远远望去就令人清凉起来。

离得近了,纪慕云发现,水榭上方挂着“绿波廊”的牌匾。待她踏进去,珍姐儿已经站在一张紫檀木长条书案前,把几件绣品递给同伴:

除了府里的媛姐儿,还有三位年龄相仿的陌生小姐,和一位四十余岁的蓝衣妇人。

“我就跟我娘说了,以后纪姨娘--喏,就是她,白天就跟着我们了。”珍姐儿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完,指着荷包“这是彩绣阁的飞针绣,是不是,杜娘子?”

蓝衣妇人杜娘子是三位小姐针线上的师傅,素来受七太太器重,冷不丁来了一位强敌,心情自然好不起来。

杜娘子肃容答:“确实像,四小姐眼光真好。请教这位姨娘,师从彩绣阁哪位师傅?”

纪慕云便把刚才的话说了,特意解释:“这几样东西费了许多时日,太太眼光好,不敢怠慢;如今再绣起来,也是难了。”

言下之意,这是压箱底的,不是随随便便便做出来的。

杜娘子面色稍好,珍姐儿用下巴指一指帕子荷包,面露不满:“先不提绣工,你用的什么丝线,上不了台面!”

一件针线活儿的好坏离不开绣布、丝线和珠玉宝石之类装饰品,纪慕云昔日跟着姨母,把崭新的金元宝销了,用盘金绣绣在帕子和裙摆,如今只能用普通铺子售卖的丝线了。

她如实回答,珍姐儿随手提过一个盛满各色彩线的藤篮,“先给我绣个荷包,要和这个淡紫色的一模一样,再给我绣两方帕子,一个要这个绿色滚蓝边,再要一个....配杏黄色衫子,橘红色裙子,你说什么颜色好?”

纪慕云就这么留在绿波廊。

到了午间,像珍姐儿担保的,厨房送来她的饭,冬梅也不用回去,跟着几位小姐的丫鬟。

做针线最忌讳久坐不动,年轻还好,年纪大些眼睛就废了。几个小姐绣一会儿,或到一个盛满清水的景泰蓝大缸边用细竹竿逗锦鲤,或到窗边眺望园中盛景。

很快,纪慕云便知道,三位陌生小姐当中,穿黄衫子粉衫子的是曹家东府三爷的庶女素姐儿和五爷的庶女秀姐儿,穿蓝衫子的年纪稍大,是东府五太太的远房亲戚,姓宋,叫兰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