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她总是不来(98)
说到后来,她的声音渐渐的小了。
有段日子,她很抑郁,不敢见他。她觉得行霈或许,可能,有那么一点点,还在生她的气,怪她当初没有接受他的帮助,而是嫁给他非常不看好的荣王。但这个话题,行霈不说,她就不敢挑,不敢提。
如今他人已坐在对面,再提过去,显得她好像多么过不去那个坎儿似的。只是说句老实话,她的心里,的确梗着一根刺,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好像回京开始,她每走一步,就像这天上错乱的星,全都是错棋。
行霈沉默了一会儿,悠然笑道:“是啊,山顶上的星星好看,可就是不适合我。人在高处,仿佛手可摘星辰,可人们光记着摘星,就忘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了。还是这里好,很热闹,你能来,我就很高兴。”
他似乎意有所指,是说她攀上了高枝,还是暗指荣王的野心勃勃?
但她认识的行霈,应当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所以她不去想他的话里是否含有什么深意,只做表面理解,他觉得这里更适合他而已。也是啊,他这样的翩翩公子,仿佛生来便与这些风雅之地相得益彰。她突然想起那次拉他去农田,他坐在地上的样子——她让好好一个白衣公子,沾了一身的泥。罪过罪过。
“唔,你这么说,也对。”她抬头看着那几颗微茫的星,右手支着脸,若有所思,“高处不胜寒……你说皇宫,算不算是高处?”
提起高处,她必然想起皇城。昭祉出生和满月的时候,行霈人虽没到,宋府却都送了东西过来。原本那时候她还想,将来要把孩子抱给他炫耀,让这个没娃的老男人瞧瞧她的女儿有多漂亮。结果小娃娃才刚满月,就被人抱进了宫。现在她没得炫耀了,只余一点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
他听了就说:“皇宫,当然算高处。只是这个高里,也带着点低。总归高不过华山,或者泰山。”顿了顿,又道:“我知道,以前你不喜欢那地方,可现在,心思全然在那一道宫墙里了。”
华山,泰山,他的话让她的思绪突然间飘出了皇宫,飘出了京城,去往了一个悠远的、她魂牵梦萦的大千世界中去。现在想来,在外游历的那几年,虽然颠簸又辛苦,却是她心里头最轻松的时候。她忽然想起了那个未完成的梦想——要走遍大江南北,踏遍每一寸山河。这两年,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了。好在荣王已经答应了她,月底即可出发。或许,现在再次启程,还不算太晚。
“你说的是。同外面的世界相比,这皇宫,就显得太渺小了。”城澄无声地苦笑了一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明快,就像以前的城澄一样:“你送给祉儿的东西,我替她收下了。只是可惜,没法把她抱来给你这个干爹瞧瞧。”
“干爹亲爹都是爹,娘只有一个。”他往嘴里,塞了两颗咸味花生,“你甭给我装,孩子给人抱走,你心里头肯定不是个滋味。我也不说别的,她在宫里,未尝不是个出处。你也该想开,如今好歹做了王妃,逢年过节,还能去看两眼。我要是你,打今儿起,就可命地参加四九城里的婆妈会,把各家的小儿子们都打探个清楚,到时候挑女婿,也不至于像个没头苍蝇,还能尽一份当娘的心。”
她认真听着他的话,也认真地摇摇头。现如今,昭祉的娘并不止她一个,她还有一个养母,妍嫔。
“我不能常常进宫……”抛去她对宫廷的抵触不谈,尽管她和皇帝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还算不得隐秘,有心人若想得知,并不难查出。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抖出来,于她,于皇帝,于荣王,与昭祉,都没有半点好处。
再者说了,城澄很是担心,妍嫔和昭祉没有血亲,不知道妍嫔会不会好好地对她。但有一点她可以确定,如果她时常进宫看女儿,妍嫔抚养昭祉定然不会尽心尽力。养母女中间若是隔了一个亲生母亲,又怎么亲近的起来呢。
“至于婚事,祉儿现在是公主,她的婚事,恐怕不是我能决定的了。”她对着星空眨了眨眼,眨得酸了,就在窗框处交叠起双臂,侧脸贴在上面,“只能当我是个狠心的女人,从来都没生过这个女儿。没有办法,皇家玉牒上写得清清楚楚,她……是别人的孩子了。”
她说话间,行霈在嗑瓜子,等她说完,他就把攒的瓜子仁儿一股脑儿地吞掉,又喝些茶水顺过去。台上的说书人,操着浓郁的河间口音,卖力地讲演。各人有个人的愁,她为孩子的事情操心,不知还有人在为温饱发愁。但不管是什么苦什么难,总归都还是有活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