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恕罪(402)
“老三”即他的那个小孙子立时跑到跟前,垂手而立,“爷爷。”
“爷爷今天教你观音祝寿图。”吴大家轻声道。
秦渭闻言瞬间眼睛发亮。他想,这是吴大家委婉同意作画了!他连忙上前帮着铺纸研墨。
老三撇了撇嘴:“爷爷,我不想学。”
秦渭心里一颤。
好在吴大家并没有管孙子,他手持笔,低了头在纸上作画。不多时一幅观音祝寿图已经完成。
秦渭扫了一眼,见纸上观音极为传神,他大喜,连连道谢。
老三瞧了一会儿,也跟着画。同是观音祝寿,却是不同的类型。
“嗯,有些模样了,可惜还欠火候。你怎么把观音娘娘画的这般僵硬?”吴大家评着孙子的画作,却对秦渭道,“那幅没用了,王爷拿去吧。”
秦渭心情甚佳,重谢了吴大家,携画卷离开。
寇太后的千秋节在八月二十八,但秦渭存了个私心,他想在中秋节前赶到京城。这样,他还能和母后一起过个中秋。
人月两团圆是什么滋味,他已经很久没感受过了。
睿王一行日夜兼程赶到京城时,还不到中秋节。
可惜他的一腔热情终究成了空。寇太后的千秋节上,他献上去的吴大家的画作,在母后眼里,尚比不得一个十岁孩童的画。
众目睽睽之下,母后连一声“两个都好”都未曾说。
之前求画时,吴大家一直不同意。进京途中,一路紧赶慢赶,风尘仆仆……秦渭丝毫不觉得艰难,可是八月二十八日,母后的一番话,却教他感到了久违的疲惫。
秦渭没有在京城留太久,母后寿辰过后的第三日,他就如母后所愿离开了京城,回到了他应该待的,属于他的睿王府。
这是他第二次离开京城。
离京前,他的皇兄,现在的皇帝秦瀚召见了他。
不如记忆中年轻的皇帝拍着他的肩头安慰他:“诶,五弟不必担心,朕自会好好孝敬母后……”
秦渭身体微僵:“是,母后这里,皇兄要多多费心了。”
“真不多留几日?”皇帝试探,“朕还想着跟你皇嫂商量,帮你再选个王妃呢。那陈氏去世也有多年了,知道你重情意,可也不能一直心系旧人,让王妃的位置空着啊……”
秦渭摆手:“不留啦,臣弟还记挂着王府里的秋菊,回去的迟了,就要错过花期了。”
他知道他不能久留。——其实他并不留恋京城,比起皇宫,还是睿王府更舒心一些。但是皇宫里,有他的母亲。
他能感觉出来,母后似是并不喜欢他提前回京。——当然,可能母后不喜欢的不单单是这一点。
进京之前,他非常期待。可是进京以后,他就明白,这里并没有什么人欢迎他,包括他的母后。
皇帝轻“唔”了一声,没再说话。
弘启十一年的京城之行,对睿王秦渭而言,就像是一场梦。这场梦很快就结束了,而且完全不按照他期待的来上演。
或者说,这一年的京城之行,打破了他做了很久的一个梦。
睿王秦渭试着从那场梦里清醒。他不贪政,不结交京官,老老实实做个富贵闲王,每日寄情山水,醉心音乐,看上去惬意极了。——除了他知道他身边有不少皇帝的人。
京城里发生的事情离他太远了,他不去想,不去看。如此匆匆数年,他倒也勉强悟得一些道理。
有时候,他也在想,也许他这辈子都是这样了,可惜就是孤单一些。
弘启十六年,九月初四,这一日清晨,阳光明媚,秦渭带着一个童仆,又带了埙,前去拜访吴大家。
自那年他从吴大家那里求了画,两人就莫名的有了交情。吴大家对秦渭的画评价不高,但是对秦渭的埙却是赞不绝口。
虽说那幅观音祝寿图并起到什么作用,可是秦渭依然感念吴大家的恩德。知道吴大家和他一样颇为孤独,他偶尔会到吴家去盘桓数日。
可惜秋雨过后,有部分道路被冲毁,山路越发难行。秦渭见山路陡峭,只得带着童仆下山,改道而行。
一路奔波,两人俱是饥肠辘辘。童仆自告奋勇去摘些果子,秦渭则独自等其归来。
天气无常。清晨离家时,阳光明媚,此刻竟哗啦啦下起雨来,且雨势颇大,雨伞撑不得片刻,就坏了。
秦渭无法,只能寻求避雨的所在。也是他倒霉,一脚踩空,在半道儿上摔了下去,人事不知。
模模糊糊之间,他隐约觉得有人在用热毛巾为他敷脸。那温暖的感觉令他沉醉其中。他隐约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他年幼时身体不好,常常会生病。乳母会照顾他,喂他喝药。母后有时候也会很温柔地对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