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522)

作者:荷风吹

想不到连我也会陷入“不得已”的怪圈,做出卑鄙的选择。

皇权、祖制这些不可逾越的雷池让人性陷落在畸形的空间里,生存的代价往往是良知血性。

庆德帝接受柳竹秋求见,召她到建极殿见驾。

柳竹秋说她之前在保定时与惠音有些私人过结,怕过堂时碰面引起误会,请求退出明日的会审。

庆德帝说:“这事朕听说了,你的想法很稳妥。”

皇帝耳目灵通,柳竹秋一点不意外,还料定他已猜到太子怀疑惠音是自己的生母。

接下来的对话可作为依据。

“晴云,你监审了这么久,对此案有何看法?”

这探问是针对朱昀曦的,柳竹秋小心回奏:“微臣认为此案扩散甚广,影响恶劣,不论嫌犯有何情由都应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庆德帝看她言辞坚决,表明太子理解他的做法,心中顾虑稍减,沉吟半晌,怏然道:“若非民意沸腾,国法难容,朕又何尝忍心多行杀伐,沔彼流水,朝宗于海①。帝王基业,都在人心所向啊。”

臣民只承认皇帝的嫡长子做皇位继承人,他只好用无情为儿子做担保。

制度令人心愚昧,收复愚昧的人心又需要使用残酷的手段,难怪有那么多贤者会消极遁世。改变这个世界如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一份终生看不到头的事业。

柳竹秋不会退缩,愚公精卫不可贵,可贵的是他们的意志,秉持这种意志,她这个网中鱼将竭尽所能破坏制度的罗网,即使最终只能做无谓的牺牲。

假如惠音的母爱足够深,内心又如她一般刚强,事情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miǎn):流水满溢貌。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第一百六十五章

萧其臻做为都察院的主官参与了会审。

审讯结束他立刻按先前与柳竹秋约定的去伯爵府向她陈述过程。

惠音到堂后主动招供,说高蓓生在宫里对皇家怀怨,早蓄意败坏皇室声誉,出宫后偶然与她结识,便通同策划了这起妖言案。

那些御器是高蓓生偷盗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要利用曾家人,惠音说她幼年流浪时被曾洋的父亲拐骗回家给曾家做童养媳,受尽虐待,后来偷跑出来继续流浪。多年来一直记恨曾家,选中他们做炮灰是想顺便报复。

“她否认曾经入宫,说自己二十五岁前四处漂泊,后经一位游方僧人指点去广华寺修行,用全部积蓄托人弄到一张度牒,之后削发为尼。”

惠音的供词虽可疑,但高蓓生已死,没有对证,官员们暂时还挑不出漏洞。

再过四天是太子寿诞,依照惯例皇室主要成员生日前后十天内都不得执行死刑,宣判日期便被推迟至五日后。

现在柳竹秋更确定惠音就是太子的生母了,她冒死隐瞒真相是在掩护儿子,有这份勇气做支撑,兴许能实施那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划。

朱昀曦听她禀报案件进展,也明白惠音在保护他,愧疚心痛助长恐慌,忙问柳竹秋:“你说他们会怎么判决呢?”

大逆罪的主谋通常会被处凌迟,柳竹秋知他明知故问是在逃避,握住他的手郑告:“骨肉连心,殿下能坐视您的生母遭受剐刑吗?”

朱昀曦雷击似的震颤,泪出如雨地摇头,反手抓紧她。

“柳竹秋,你知道我不是那么狠心的人,可现在该怎么办?我连父皇的面都不能见,要怎么做才能救我娘?”

柳竹秋镇定道:“您不见陛下是对的,这事您越参与越糟糕。”

“那就没其他办法了?我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娘去死吗?”

“不……”

柳竹秋注视朱昀曦的表情,默默评估他救母的决心。

“臣女有一步险棋或可反败为胜,但此计极其凶险,就看殿下肯不肯干。”

朱昀曦曾数次依着她的主意冒险,相信她能凭一分的把握赢得胜局,忙催她说明。

柳竹秋说:“皇后现已为陛下见弃,假如我们能让陛下废了她,便可彻底转移外界视线,不去计较惠音师太的生死了。”

哪怕惠音最后仍难逃处决,至少能让皇后陪葬。

这计划确实够大胆,朱昀曦问她具体步骤。

“臣女派人去见惠音师太,让她翻供,就说这一切都是皇后指使的。皇后偏心小儿子,想废掉您改立颍川王,于是自编自导了这出诡计。意图误导世人怀疑您不是嫡长子,再设法煽动朝臣逼迫陛下重新立储。”

章皇后借刀杀人,那就将计就计用舆论的刀子反杀,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这么做等于孤注一掷,必须由太子亲自定夺。

上一篇:我的表哥黑化了 下一篇:暮云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