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440)

作者:荷风吹

朱昀曦领柳竹秋参观摆放在场边的军械,逐一向她介绍。

他不喜读书,却痴迷军事,对各种武器如数家珍,走到一堆造型独特的火铳前,随手拿起一只向柳竹秋介绍。

“这叫三眼铳,每个铳管各有一个药室和火门,点火后能连射或齐射,克制骑兵最管用,射毕还能当成锤子和短棍使用。”

他命令军士演示,点火后铳口、射出的铅丸能击碎百步外的厚木板,威力着实惊人。

朱昀曦遗憾道:“可惜这玩意儿装填费时,点火后发射速度慢,挡不住敌人大规模的冲锋。”

柳竹秋正新奇地翻看火铳,琢磨使用方法,听了他的话,灵机一动道:“微臣倒有个主意能弥补这一缺陷。”

她建议将火铳手分成多批,每一批为一列,第一列射击时后面的装填弹药,发射完立即退后装弹,换后列上前射击,这样就能保持火力,增大杀伤力。

朱昀曦大喜,夸她头脑灵活,传令神机营立即照此法训练。

他本来计划今天出发去白羊口督战,那里是鞑靼人闯关惯走的路线,所以他提前布置重兵,等待与阿努金会战。

可是这次阿努金没走老路,提前攻击了白羊口以北的瓦窑口,朱昀曦接到战报立即改道奔赴八十里外的瓦窑口,抵达后战斗已经结束。探子回报鞑靼军队回撤到瓦窑口西北三十里外扎营。

换做平时,当地驻军以防为主,赶跑鞑靼人便不再出兵。这次朱昀曦出战就想推翻这种被动防御的作风,下令大军压进,主动进攻敌军。

这一仗竟出奇的顺利,鞑靼人未抵抗太久便继续往西撤退,扔下很多来不及收走的帐篷和锅灶。

朱昀曦起初判断敌人会往晾马台方向转移,命原本在白羊口聚集的几路骑兵转向那里,非要追上一决胜负。

柳竹秋随驾出征,她此前没在战场上跟鞑靼人交过手,可在大同镇时听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士描述过鞑靼军士的勇猛顽强。

阿努金吞并的正是长期在大同与官军作战的阿良速部队,照理不会一交战就开溜。

她再亲自去检查鞑靼人留下的灶坑,发现好些挖得很随意,也没有点火的痕迹。

她向参战的程副总兵说出自己的疑惑,他也正为此纳闷,说:“卑职也觉其中有诈,已派人检查鞑靼人遗留的锅灶,好准确判断他们的参战人数。就怕殿下斗志高昂,急着转移部队,不肯等待。”

柳竹秋大惊:“殿下初次统兵,正需诸位老将辅佐,将军既发现蹊跷却不及时奏报,误了大事如何是好?请速速加派人手重新清点,待本官前去通报殿下,请他延缓下令。”

她快马赶到朱昀曦的临时帅帐,朱昀曦正派人四处找她,见面后松了口气,薄责:“不是让你跟紧点吗?还以为你跑丢了呢。”

柳竹秋匆忙禀报:“程副总兵正派人重新检查敌方遗弃的锅灶以判断敌军的真实人数,请殿下暂缓行军。”

朱昀曦纳闷:“不是已经清点过了吗?难道有问题?”

柳竹秋说:“微臣发现鞑靼人留下的好些灶坑都是摆设,可能试图麻痹我军。”

朱昀曦对兵法的了解多过四书五经,立刻明白这么做的用意。

“你们疑心撤退的鞑靼人不是主力,只是吸引我们转移兵力的疑兵?”

“正是。”

“他们是想引开我们然后继续攻打瓦窑口和白羊口吗?我在那里留下了足够多的兵力防守,他们分兵进攻也没那么快得手。”

朱昀曦提防阿努金声东击西,在长城各隘口都设下坚固的防线,自己率部机动作战,自以为无懈可击。

柳竹秋提醒:“殿下,微臣怀疑阿努金会集中兵力进攻瓦窑口以北的新平堡。”

新平堡隶属大同镇,是山西最北端的军事重镇。两面高山耸立,深邃宽广的西洋河从中穿过,地势相较于邻近的瓦窑口更为险峻。

朱昀曦觉得鞑靼人不会选择这处易守难攻的地点做突破口,只是西洋河这道天然的屏障就够难逾越了,

柳竹秋说:“臣女在大同府时曾听当地人说今年北方冬季异常寒冷,很多往年只结浮冰的河流都封冻了,有的冰层厚达一丈,足够军队通行。那西洋河想必也如此,阿努金若率众直接踏冰渡河,就有可能突破我军防线。”

朱昀曦立即重视,派人去协助检查锅灶,不久得出结论,撤退鞑靼士兵的数量不会超过一万人,远远低于情报中阿努金的大军人数。

他们真在调虎离山。

将领们建议撤回距离最近的白羊口和瓦窑堡,这样可攻可守比较谨慎。

程总兵请求分部分兵力去新平堡协防,他和柳竹秋预感相同,认为那里是敌人的目标。

上一篇:我的表哥黑化了 下一篇:暮云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