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娇(193)
不,即使是个女子,也是能搅弄风云的,她现在马上要做的事,已经要搅动大势了。
杨段其实有些畏惧了,畏惧这样会牵扯到大势的事会导致怎样的发展,那超出了他的经历。而人对于超出经验的事,很容易就有忧虑。
但最后,杨段还是决定让杨宜君去做...因为他之前已经感受到了无奈,属于蜀王的权力,让他没办法保护自己的女儿。他如果不想杨宜君走上那条她不想走,他也不愿她走的路,只能帮女儿做成这件事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他愿意杨宜君入蜀宫为妃妾吗?肯定是不愿意的。那么,就只能这样了。
至于这样可能会让大哥在孟钊身上下的注打水漂,那他只能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了。他并没有那么大公无私,愿意因为大哥上了赌桌,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受苦受难。
因为已经‘说服’了父亲,之后的事情就有了很大余地。首先,杨宜君通过父亲,摆事实讲道理拖延了入宫的时间。而就是她‘待嫁’的日子里,她开始搞事情。
“要促成一件事是很难的,但想要坏了一件事,却要容易很多。”
‘待嫁’的日子里,杨宜君心态非常平稳,弄得身边了解她的人都有些发怵了。比如弟弟杨益,他平常都是和杨宜君笑笑闹闹,没个规矩的,最近因为孟钊要强纳了杨宜君,他都不好再杨宜君面前调皮了。他见到杨宜君一如往常,实在奇怪,有一回就问了出来。
而杨宜君回答了他这一句,这让杨益更加不解了,这和他的疑惑根本无关吧?
杨宜君只是笑笑,再不做解释。
其实这句话已经把全部东西都解释完了...现在的孟钊已经是蜀王了,但他这个蜀王真的那么安稳么?外有大燕、南吴这些‘邻居’,在乱世逐渐要结束的当下,‘蜀国’除非能够一统天下,不然也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了。
而要称霸,以蜀国的地理位置与本钱,谈何容易呢。
外面是这般光景,内里也不平静...蜀国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传统,总能偏安一隅,如果孟家统治着蜀国,蜀国国内倒也不怎么动刀兵。可除此之外,蜀国的统治阶层却是很喜欢内斗的。
最常见的就是蜀人与外人之争。
蜀国这个地方因为适合偏安一隅,所以外面乱世起来了,常见中原人过来避乱,其中少不了此时的社会精英。这些人来到蜀地,很多也是不甘平庸,会加入统治阶级的。而蜀地本身的精英呢,这年头是比较封闭,比较有地域意识的。
再加上蜀地土地、人口就那么多,资源有限,你多吃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所以蜀地的统治阶级内部,外来派与本地派之间斗的很厉害呢。
当杨宜君被孟钊盯上,几乎没法拒绝他时,杨宜君没有像普通闺阁小娘子一样束手就擒,而是比任何人都要大胆,直接想到了搞掉孟钊——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思路,没毛病了。
别人的思维是有限制的,杨宜君可没有...她一旦确定了想法,就能用各种别人根本不会去想的法子实现,这就是打破了自我限制的好处了。
至于具体怎么做?杨宜君先对孟钊进行了了解......
孟钊上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也没有虎躯一震,让所有人服气了。在选择向哪一派靠拢时,孟钊选了本地派,依靠他们的支持登上了蜀王宝座...这样一来,外来派就是孟钊打压的对象了。
得到这些信息,杨宜君就对父亲杨段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今这位蜀王,外有大燕、南吴对其虎视眈眈,内有公卿对其不满,就连孟氏一族里,也多的是不服他的...要对付他,借助这些力量,真没那么难。”
像孟钊这样的人,身居高位,被很多人拥护,同样的,就会被很多人敌视。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么。
杨宜君之后的操作其实并不复杂,她首先通过外公那边的人脉,隐匿身份,鼓动了一些‘外来派’,让他们觉得向燕国投诚献土是一个好主意——这并不难,因为随着乱世逐渐有结束的苗头,天下一统就在眼前,蜀国上下不少人本就有这种想法。
识时务者为俊杰么,不丢人。
其中,外来派肯定是更积极的...他们本来就是外来的,就算在蜀地繁衍生息了两三代,那大多数也是不如本地人有‘主人翁意识’的——这些人家,甚至不少长辈还活着,他们更是有着落叶归根,生前回乡祭祖,死后埋在祖坟的迫切愿望。如果蜀国向燕国献土,这个愿望就很容易实现了。
所以,杨宜君四两拨千斤,很容易就能让本来就不满孟钊的人有一个比较大的共识:降了大燕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