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陌上柳(400)
直到三更,吐蕃人快要撞破城门了,李淳茜急的到处转悠,吴江泊依旧淡定,他笑眯眯道:可以收网了!
李淳业满脸不解,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城墙上的将士推着小车往底下扔冰块,那冰块有煮饭的陶瓮大小,每块都削的尖尖的,很快城门口就传来吐蕃人的哀嚎。
不远处严阵以待的约莫一千敌军很快就离去了,李淳茜大为遗憾,但吴江泊却告诉他,这不过是吐蕃人的一次试探,真正的打仗不会用所有的兵力去孤注一掷。
更多的时候就是像这样,你骚扰一下,我回击一下,书上所记载两军对峙的大场面,那得在无数次冲突后寻到一次机会,一击而破。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李淳茜觉得自己从书上学的再多,也不如实际经历一次,在吴江泊身上,他学到了很多用兵之术。
比如吴江泊明明有机会将敌军一网打尽,但他却在最后一刻下令停止追击,放任吐蕃残军逃走。
对于李淳茜不赞同的眼神,他是这么解释的:要是一下子就把敌军打跑了,他们还能保存一些实力,蛰伏一段时间后就会再次来犯。
但若是这样吊着他们,不全部歼灭,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就会继续飞蛾扑火般进攻。
如此一来,虽多费些时间,却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我方军士的伤亡,还能逐渐消耗掉敌军的兵力!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欲擒故纵嘛!李淳业悻悻的语气,让李晖看的乐不可支,哈哈大笑起来。
但李淳茜还写了,他在松州的日子,跟随在吴江泊身边看的越多,就越是佩服他。
比如吴江泊自己的长子是军队中的前锋,在一次浴血奋战中,失去了两条腿,至今都还在忍受伤口的折磨,看着实在可怜。
但李淳茜更为吴大郎的英勇所折服,那场交战,正是松州战场重创吐蕃大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他如此模样,父亲吴江泊每日处理完大小公务,还要抽空亲自给儿子敷药,与他交谈片刻。
没有怜惜,没有老泪纵横,只是拉家常般告诉长子,今日的酱油肘子味道不错,将士们吃的很开心……
还有他有一些事犹豫不定,想问问长子的意见……
就是这样,吴大郎非但没有一蹶不振,还凭借着坚强的心志活了下来,忘却了自己半身不遂的事实,为父亲领兵作战出谋划策。
李淳业告诉父亲,自己深受感动。
李晖看到这里,握着信卷陷入沉思,他记得吴江泊,这个人是太宗朝的进士。
先是在幽州做过三年的县令,然后调去妫州做司马,因他淡泊名利,为上司同僚不喜,在正六品下的位置上一呆就是七年。
直到武宗天应三年,他才被昔日的同窗,如今的吏部尚书钱正道举荐,而升迁至凤翔府果毅都尉,在天授四年,他又被任命为登州别驾。
后来受到郑国公陈其山的赏识,再次被举荐,被调至松州任刺史。
包括这次与吐蕃交战,也是郑国公向李晖保证,吴江泊这个刺史是有这个能力的,李晖也就半信半疑的让吴江泊这个刺史在松州抵抗吐蕃人的进攻。
现在看来,他的确是有这个能力的……
想到这里,李晖再看着李淳茜的描述,他突然就很想见见这个吴江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仅得到了郑国公的大力举荐,还得到了儿子的钦佩。
李淳业才十七岁,而且还为成亲,李晖是不会允许他上阵杀敌的。
因此李淳业在松州除了跟着吴江泊指挥打仗,就是跟着军士们同吃同住,他在信中细的说起了军营的生活。
吴江泊治下的松州,每年的粮食产量比前任刺史要多出一倍,这是个很可怕的数量,所以为了与吐蕃一战,松州的粮草准备的很是充分,而且还有不少百姓、商户自发的捐出余粮。
吴江泊没有矫情的拒绝,而是详细的记录在册,他说,无论如何,这样冰天雪地里,都要保证将士们吃饱肚子,否则怎么打仗。
因此李淳茜在军营中喝的是热汤,吃的是杂面蒸饼,每三日还会有肉食,而伤员吃的要更好一些,这一条条一句句,看的李晖是感慨万千。
他既为大周有这样爱民如子的官员而欣慰,也为儿子感到骄傲。
他才去了几个月,不论眼界还是思想,都跟以前的他有很大差别了。
吴敏拢着手站立一旁,看李晖不时皱眉,不时大笑,心中疑惑,也不知许王是说了些什么,李晖的情绪很少表现的这么高低起伏。
想起前两日,他跟皇后悄悄商议许王的婚事,吴敏不由得感叹,大家这次,是真的要放弃陵川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