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旧史(1437)

作者:梁语澄

他们不明情况,却势必要配合帮衬;而阮雪音跪着这件事,极不寻常,很可能此刻在引导局面的,就是她。

那么他们就得一切行动听指挥。

“臣妹——”

“臣弟——”

“恭迎君上归朝!”

两人先尽礼数。

顾星朗令平身,淳风小漠站起,巴巴望阮雪音。

阮雪音原是要引导的,见他俩一副等着安排的模样竟是比自己还准备得好,有些哭笑不得,忙收起重逢心绪,肃声道:

“君上归来已久,你们倒此刻才至。”语气神情不乏责怪,“叫本宫平白担心,还以为,是受了软禁出了事。”

最后半句她咬得重。

顾星漠心忖连这种话都讲出来了,看来是已撕破了脸,且需要明着发难,遂拱手道:“殿下所料不虚,臣弟与姐姐,这些日子都各自被困寝殿,出不得门。”

朝臣们当中该是有人有数、有人没数,所以这句话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骚动。

“主君不在,你们贵为皇子公主,谁敢关你们?”这是一句明知故问,阮雪音朗声问。

顾星漠看向纪平,“是臣弟的姐夫,我大祁的,驸马。”

这也是一句意料之中的答,所以骚动没有变得更大,反而渐渐变小,在某一刻归于沉寂。

时至今日许多拉锯,实在已不必要。阮雪音复扭头望纪平,“大人还有话说么?”

“臣无话可说。”纪平回得很快,全不慌张更无半分谋逆被揭的羞恼,一贯的合宜,显得坦荡。

“那大人,认罪么?”

“不认。”

阮雪音回头看顾星朗。

顾星朗默了片刻,“新政,姐夫随身带着么?”

大概是因小漠刚提了驸马二字,他忽改了称谓。

“是。”纪平应,半回身。

便有一名吏部司侍郎也便是他的属下,双手捧一摞厚卷上来。

与苍梧雷火之夜上官宴的那摞不相上下,似乎还更厚,被纪平接过,袍服大袖一挥,厚卷便翻滚着展开在宽阔的主街上。

字朝顾星朗。

“这些日子朝议,臣一直在与诸位同僚议新政,增减修订,不敢懈怠。”

阮雪音目力好,又离得近,直接便能瞧清楚。字迹来自两个人,纪桓和纪平,她常年伴顾星朗在御书房,不止一回看过二人奏章。

蓦然就想起上官宴那摞厚卷,也是父子二人共书,如今已传得天下皆知。

“说起来臣父与上官相国,似乎还切磋商榷过。”纪平道,“所以许多谏议,同上官宴在苍梧的提法一致。”

顾星朗离得远,看不清,在这句话音落处跃下马背,走到长卷前。

父子俩的字迹其实有些像,纪平的更圆融,不若纪桓苍劲。

“君上的字迹,和臣父也有些像的。”似知道顾星朗在想什么,纪平又道。

此话原有大不敬之嫌,但举世皆知顾星朗是纪桓的学生,且为晚辈,字迹上得传承,情理之中。

换句话说,他们三人的字迹都有相似的神形。阮雪音没由来想。何止字迹,一个老师教出来的,顾星朗和纪平分明有相似的理想,只因位置、立场不同,做法也便相悖——本也可以不相悖,是为臣的一方动了彻底变革之心——这心思里有私欲,有不周山“天命”的煽动和上百年筹谋的骑虎难下,应该,也确有理想。

后世再来看青川这一段旧史,恐怕也不能一口定黑白吧。

纪平在许多关节上分明可以做得更绝而更可能取胜,却没有,也是为了给自己给父亲给家族,争一个不那么叫万人唾弃的身后名吧。

终究是个读了半生圣贤书的文人。

阮雪音不知该为此庆幸还是扼腕,艳阳漫皇城中只听顾星朗道:

“在边境时朕与蔚君慕容峋相谈,听闻了一些上官宴的新政,确有许多重合处。”他认认真真在阅,“旁边的修订也不错,比如这条,”

他大声将其念出,旋即唤:

“杜晟!”

本朝最敢言的谏议大夫忙出列。

“这条是你写的,想来是你的意见?”

君位上坐了十年,他一眼能辨每段字迹的主人。杜晟称是,不敢抬头。

谷酷“说说吧。”是让他详细阐释。

主君令岂有不从之理。杜晟虽觉心惊,到底开口作答。

这一起头便没了完。

当着来自举国各郡镇的百姓,顾星朗照着长卷上字迹一条条问,一个个传唤,至午时,正安门前近半臣工都出了列。

意味着此事一旦被定为谋逆,这些人,都得死。

阮雪音心下骇然,不确定顾星朗是否打算大开杀戒。

一国朝纲被昭昭然破坏到如此地步,非大开杀戒不足以稳固社稷、重安天下之心吧?

上一篇:辞天骄 下一篇:哑妾她妩媚动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