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门+番外(110)
她原以为不为还要说两句,谁知人家倒也干脆,领下她的回复便告辞走了。
接着她又神奇地发现,陆玄居然也没有再来驳她,让她不由生出了种这股“清流”很是好应付的错觉。
过了两天,陶伯珪让人带了信回来,满纸的兴奋。
陶云蔚这才知道原来今年陆玄来大宗学授课,并非只是来客座艺学一科的,竟然还亲自担了史学的主讲。据陶伯珪所说,昨日上课的时候,陆三先生突然提了关于赵晋之会的问题,问的竟就是蒙山大战中赵王失败的原因。
多人举手欲答,但陆三先生却点了一人姓名——一个崔氏本族的门生。
那人自也是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陆三先生听完,却是淡淡一笑,说道:“你今次答的倒是与你卷上写的有些不同。”
他虽未评论优劣,亦没有再让其他人来回答,但那人当时于瞬间涨红的脸色,却已让不少人心里犯了嘀咕。
陶伯珪讲这事像是附带说的闲话,主要还是想告诉她阿姐,此事岂不代表着陆三先生竟是将史学入选门生的考卷全都亲自看过了?那也就是说他那篇文章也入过陆先生的眼了!
陶云蔚看着他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那种喷涌而出的激动。
她看完了信,想了想,提笔回了一封,先是恭喜、勉励了一番自家小弟,末了用状似不经意的口气问了句那个被提问的崔氏门生后来又如何了,可借着堂上提问再把风头找回来?
陶伯珪三日后回信:那崔氏同窗昨日骑马不小心摔了腿,近日需卧床休养,来不了了。
陶云蔚事后问了陶伯璋,方知那摔了腿退出大宗学的崔氏门生果然就是当日剽窃了他考卷之人。
看来崔家人也是没有料到陆玄会通看所有人的考卷,更没有料到他还会在堂上再考一次,或是怕他察觉到什么,这才不得不称病避风头。
陶云蔚就觉得自己最好暂时不要往崔太夫人眼皮子底下跑,这时候往崔园凑,那到底是去见陆玄不见呢?见了只怕难免又要被这巧合联想到一处去。
她的头可还没有真铁到能这么招摇。
她就决定等到乞巧节那日兄弟们回来的时候,把做好的盘囊给了小弟顺便带回去交给陆玄,旁人便是见了也不会说什么。
至于正式道谢,还是等过些时候事情更淡了些再说吧!
如此想定之后,她反倒从容了许多,就着这段时间和父亲开始准备起了向彭家提亲的事。
于是到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日,陶云蔚早早便吩咐灶上做了弟妹们都很喜欢吃的筒炙,就等着陶伯璋他们接了陶曦月一道回来过节。
谁知最后只回来了陶伯璋一个。
“阿珪要晚上才回来,”陶伯璋道,“学里说要让他们一起晒书。”言罢,又担心地道,“曦月突然被宫里召走了。”
显然,他的重点是在最后一句。
陶云蔚听着也是一愣:“宫里?是谁,为何会在此时召她?”
陶伯璋道:“听崔家人说是皇后殿下想给几位公主一起过节,忽想起曦月这回是婚前最后一次过乞巧,所以便召了她入宫同乐。”
别说是陶伯璋,就算是陶云蔚,除了和安王仅有的那次见面之外,也从没有过和皇家真正打过交道的经历。宫里通过崔家来传的这个话,她实在不知该如何判断真伪。
皇后是真的想以此法拉近关系,还是又要考验什么?
她忽然又想起了陆玄。说来皇后是他的阿姐,他自然该是了解的,自己是不是该赶紧去趟崔园,问问他才好?
但这样一来,恐怕又很扎眼了。
陶云蔚突然有些烦起来,心下不由迁怒地埋怨起大宗学干嘛今年非得在崔园开。
陶伯璋见她蹙眉不安的模样,虽也难以放下心,但还是宽慰道:“你放心,二娘是个有分寸的,又不爱出头,想必不会有什么事。再说等她嫁了安王殿下,这种事恐怕也只多不少,总要面对的。”
自家妹子的性格她自然知道,但知道归知道,可面对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室天家,说不忐忑是不可能的。
陶云蔚也只能用兄长说的话来说服自己,希望二妹安稳度过这关。
两人这头刚说完话,那头就传来了敲门声。
陶云蔚就看见门房跑过去将门打开,接着看见来人,似是一讶,忙不迭边往旁边让,边回头冲他们兄妹道:“大姑娘、大郎君,是陆三先生来了。”
她蓦地愣住。
此时陶从瑞正好抱着自己的藏书走到院子里,闻听此言,当即把书往薛管家怀里一放,喜冲着来人唤道:“陆三先生来了?快进屋里喝茶,院子里正乱着,仔细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