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她不太想殉葬(158)
谁知就是这么一愣神,御座上的人已经睁开了双目。
其中清明一片,眼底血红。
“朕的好兄长说了什么?”
徐启夏哑了一瞬,知道什么都瞒不过陛下,只能亲自将手中的东西呈上。
乌木制成的托盘中静静摆了两件物品,
一封信,
和一只素雅的金钗。
第83章
让徐启夏如此胆战心惊的原因并非是乱臣贼子在这其中说了什么耸人听闻的话。
恰恰相反,这封信是由那被叛匪掳走、杳无音讯的司制大人亲笔所写。
这长达三页的信中洋洋洒洒从永叙五十四年晚春的相遇,写到了九月醉酒,又从腊月离别写到了永叙五十八年的兵变。
齐坞生从未见过她写这样长的内容。
不过他也从听她说过这样大段的话。
她永远都是含蓄的、神秘的,让人捉摸不透想法。
这封信的内容涵盖了他记得的事情,也向他展示了很多他并不知道的事。
就是这样一封平淡无奇的信却让徐启夏出了一身的冷汗。
只因他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境地才会让娘娘在如此危急的关头留下这样的剖白。
……难不成她已心存死志?
徐启夏的猜测并非毫无道理,任何人读到这样的信都会心中惴惴不安。齐坞生捏着信纸,手上青筋都在暴起。
只是读到后面,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帝王的神色渐渐平复,只是紧皱的眉宇间又透露出他的沉思。
「若能回到永叙五十四年,我恐怕会同意兄长荒诞的想法。
悬印门前,出逃京外。这样一切都不会改变。」
「一别两宽,此生不复相见。」
她结尾的书写龙飞凤舞,似乎真的将这御座上的人恨到了极致。以至于她唯一留下的笔墨反而要和他恩断义绝。
可是帝王却并未慌乱,反而因着这句“回到永叙五十四年”而更加确定了心中的某一个想法。
他将信纸翻到最初的那页,从“永叙五十四”开始重新扫读,在读的同时顺手将这信中所有出现的时间和数字誊抄下来。
五十四、三
九、十二
五、三十一
……
看着整整十几组的暗语,他深吸一口气:“传秋翰。”
一连熬了多日,青年官员已经是肉眼可见的疲惫。
他的下巴因为疏于打理而长出了淡青色的胡茬,眼底的青黑和鬓边的白发昭示了他所受的煎熬。
妹妹消失的每一日都让他在噩梦中惊醒。
梦中她浑身是血,趴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却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流尽了最后一滴泪。
午夜梦醒时分,他不停地质问着自己,为什么当年没有带着她离开京城。
哪怕亡命天涯也好过这些年受的委屈辛苦。
受到帝王传召,秋翰神色却不见好转。
只是阴沉着脸行了跪拜大礼:“陛下召臣来可是有事?”
君王这些日子排查叛匪,稳定朝纲,行事间果断狠辣丝毫不顾及秋仪还在太子的手中。秋翰已经断定君王薄情,不抱希望。
秋翰冷淡的神色自然全被帝王尽收眼底。
曾经住在永宁殿的时候,秋娘娘曾跟他说她羡慕自己单纯愚忠的兄长。因为行事磊落坦荡,所以才能够敢爱敢恨。
他从前不解,如今全然明白了娘娘当时的心境。
娘娘出事,他若是自乱了阵脚只会让那些人继续伤害她。
越是克制、越是冷淡、越是假装不在乎才会保娘娘平安。
但是秋翰什么都不用顾及,他可以尽情的担忧和愤怒,因为他不知其中博弈凶险。
思及此,他摆手。
徐启夏上前将桌前的纸递给了秋翰。
“从前娘娘的锦缎中用缺针短针的数量传递消息,想必当年的功夫秋大人并未忘却。”
秋翰听后猛地抬头,没有想到他们最深处的秘密已经暴露无遗。
可是君王却没有顾及他心中的震动,反而疲倦地扶住额头,摆手催促:“朕不知其中关窍,还望爱卿尽快。”
秋翰这才强压下心中震撼,低头看去。
他一目十行,几乎是将密码的底本印在了脑海中。因此才能瞬间反应过来每一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读到最后,他的手有些微微发抖:“她说了位置……”
「河水湍急,两侧槐杨。」
短短八个字,却一瞬间将局势转危为安。
“徐启夏。”君王沉声,“送少府卿回去,召朝云行。”
这个位置的描述非常精准,朝云行几乎是立刻对上了之前齐坞生要求刻意留意过的地方。有三处大约符合这样的概括。
司制大人出事后,帝王吩咐切断京城周边的所有官塞要道。
可是京城十分冗杂庞大,根本无法做到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排查到叛党的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