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小山集+番外(102)

作者:楚山杳杳

街上卖着各类纸糊的祭祀用品,就连勾栏瓦舍里唱的曲儿,演的戏,都换成了「目连救母」的中元节必备曲目。

念着往生的人,苟活于世的人总有各种法子去缅怀。有的将纸糊的衣衫放到竹编的盂兰盆里烧掉,有的买来楝叶供奉吃食。有的要去祭扫一番,也有的去道观做一场法会。

晏亭柔怀念娘亲的方法就是买上一筐折好的莲花,同她抄写的佛经一同放到娘亲的灵位前。

她站在晏府的祠堂里,拿着一小块抹布,慢慢擦拭着灵牌,絮絮低语同娘亲说了一会子话。她想着待中元节休沐时,夜里再去汴河上放一盏莲花灯吧。

阮六郎侯在外面,见小姐出了祠堂,就同她商量搬离怀王府的事。

晏府在东京的老房子由鲁翁看管,他亦是青萝斋的掌柜。晏府因多年未住人,瓦缝参差都生了蔓草,这几日一通捯饬,雕梁画柱还涂了新漆,已然是个崭新的晏府了。

晏亭柔想着,这日夜里本就约了赵拾雨相见,倒时同他说一声,今日夜里就回晏府住了。

她上了马车,同阮六郎说:“先去司天监,再回怀王府取了行李包袱,今日咱们回晏府了。”

阮六郎应了一声,驱车奔向司天监的方向。

这些时日晏亭柔一直忙碌着司天监《地理新书》的事情,刚好这日是要去送青萝斋和临川印坊先前做过的书籍。

此次修订的《地理新书》是在仁宗皇帝那朝景祐三年《乾坤宝典》的基础上,从新增加些卷目、地图等内容。

到了要找印坊的阶段,这书已编纂的差不多了,虽是有不少未尽事宜,可官家催的急,只好边修边印。

晏亭柔此前了解到,这书足有三十卷,是个很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因国子监和印经院都接不来。因此要在民间选大的书坊来雕版并印刷。

司天监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就锁定在高氏书坊、青萝斋、集贤堂这三家之中。

高氏书坊就是高水阔家在开封的产业。而集贤堂就是全东京最大的书铺。

晏家的青萝斋与其他两家相比较,不论是在印坊的规模上,还是印书的数量上,都略逊一筹。

眼下就是要三家拿出以往印刷的样本书籍,来比对一下刻字、纸墨和校对的细节。

晏亭柔筹谋再三,她最好的机会就在今日一举了,这样大规模的刊印,耗费个两三年功夫都是有的。

因此分析了青萝斋的优势,就在于背后的临川印坊和碧树凉秋书院。

刊工差异不大,只要人手备齐,按时出雕版就行,而纸和墨,放在东京这样的市场中,三家的价格和质量也不会有太大差别,那校对这事,反倒是她能想到最具优势的地方了。

因这书要的急,是要校对出一卷,便刻一卷雕版的。这样就要求接这书的印坊,需要配合司天监的官员,时时沟通书卷中的内容。

而在承担校对文字的环节,总要了解书中内容才行,能校验这书的人,还真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得触类旁通,各类知识都了解一些才行。

碧树凉秋书院有非常多学识颇深的学生,「自古临川出大儒」,占尽天时、人和,只是在地利上短了一些,好在这书制作的周期会很长,这样第一卷 在东京印起,往后的卷目可以延伸到临川去校对、刊印。

寻常小印坊只是根据定稿的内容去刊印,极易出差错,司天监也早有声明。

因此书卷目庞大,内容繁杂,是必须有类似书目印刷经验的书坊来胜任。

简单来说,若是一个只印桃符年画的印坊,是绝对接不了这样涵盖各类旁学的书卷印刷的。

晏亭柔在这点上对自家印坊充满自信,要将书做好,就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她以前经验丰富,倒是不怕,只愿司天监能在书类制作经验上择优选取,那青萝斋的胜算就很大。

她今日特将此前印坊出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方方面面的书,精选了最佳的那部分,各拿了一本送过来。

晏亭柔选书就足足选了两日,她把重点放在,到底哪几本才更能凸显优势。

可到了司天监,在官署里递样书,不过就是一炷香时间。很快,她就在衙役的陪同下退了出来。

只见她袖笼中还留了一本书,问随行的衙役,“不知今日沈监丞可在?”【1】

那衙役边走边回:“沈监丞母亲病逝,他辞官护送灵柩回杭州钱塘了。小娘子可与沈监丞是旧识?”

晏亭柔莞尔,想来今日手里这书送不出去了,笑着说:“先前曾见过沈监丞的文章,本想着此来同他讨教一番的,竟不巧是这般光景。”

那衙役是个健谈的,笑说:“他守孝期满可要三年呢。不过好在小娘子遇到了我,同你指个明路。”

上一篇:盛宠娇女 下一篇:农门福宝小媳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