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自述+番外(13)

作者:山照

最大的一仗应该是在正启二年的春天……哦,就是现在说书的说的,乌鹿岭之战,你们沈大将军的成名战。

那时沈小七已经是前锋军的中郎将了。

他还是不和我说话,但已经不躲我了。我偶尔能看到他的身影,隐在一众同色铠甲的士兵之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非常的醒目。

中郎将就是一道坎,大部分人都会止步于此。

但我和百夫长都没有看错人。

沈小七最终迎来了他的乌鹿岭之战。

准确的说,是我的乌鹿岭之战,他之后还有别的劫。

为什么要用“我的”?因为将军不会一下子升成将军,但名将都是突然之间成为名将的。他会遭逢一场大战,而后一战成名。

我爹当年救了先帝的那场仗,现在说起来,不都是李柱石的“冥山之战”嘛。

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是什么好事。

乌鹿岭之战,自然,重挫了林胡锐气,打通了西北商道……我不评价它的好坏,但它当时确实是踩着骨头溅着血珠来的。

那时我们刚刚打过一场,两边都有点吃不消,尤其林胡那边还要带着牛羊逐水草,于是干脆两边就都撤了,都喘口气。

至少我和我的参将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仗打得多,马就折得快。

趁着这段时间,我就派了人去西边买马。

哪知马没买着,买马的人倒给劫了。

林胡当时领兵的,是现在可汗的大兄。他跟他弟弟简直没法比,那叫一个直来直去目中无人。

他将我的人杀了,头挂在城门上,又派人给我送了封信,要与我共商“祖辈的边境划分以及共同的商道利益”的问题。

我其实至今想不明白,他是怎么考虑的。如果真想与我“共商”,是不是应该把人好生关着,然后通知我不配合就杀人。如果是想通过挑衅激怒我出兵,那送这封信又是什么意思?

还是他觉得我是个女的,所以格外容易害怕,故而想用杀人让我屈服?

我也是后来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当时压根没想,看完信就血冲天灵盖,去校场点兵了。

那时我还很年轻,一直做的都是冲锋陷阵的前锋将军,热血很容易上头。放到现在,我是不会亲自去的。

不是不恨,而是统领着几万大军,有些事再恨也不能做。

你的命不是自己的,你的身子得镇在那里。

这也是我爹一直想要让我明白的,但我当时显然是不明白。

第十章

乌鹿岭那仗有多惨烈,京城里想必也是有耳闻的。

前日我去茶楼听书,那个说书的说什么伏尸百万血流成河……其实并不算太夸张。

当时正值林胡百姓休养牛马生息的时候,但凡是个正常人,都应该知道这时候打仗就是得不偿失。

我们都是这么以为的,这场无端挑衅应当只是像往常那样的小小插曲。

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统兵的得是个正常人。

开战不是在乌鹿岭,而是在更往北的一个峡谷,我们是后来被他们打进乌鹿岭的。

没什么不能说的,打仗嘛,本来就是你追着我我追着你。可能会有常胜将军,但一定没有不败将军。

被打进乌鹿岭之后,我的参将抹了一把脸上的血,开始仰天问候他们的爹娘。

骂够了,就陷入了自我怀疑,神经兮兮地问:“将军,他们是不是不想过了。”

我表面上老神在在,但内心无比认同这个想法。

他丫的就是不想过了才会这么打吧?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的。

彼时的老林胡王就快死了,由他们的大巫吊着一口仙气,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抽不上来。他座下这位并不怎么出挑的大公子就急了,迫切地想要建功立业,讨得父王的欢心和民众的拥戴。

全部的兵力投进来打了这么一场糊涂仗,乌鹿岭之后,林胡始终缓不过来,他们的新王也是个能屈能伸的,当即就对赵璋俯首称臣了。

现在想想还是一桩热血,但当时真的是像狗一样被人撵着打。

而且林胡养鹰,克我们的鸽子,驻地的信儿一点透不进来。

一天天地耗下去,带来的粮食都见底了。

我一看,不行啊,不能没有战死,活生生饿死了,那也太窝囊了。

我就坐在乌鹿岭西山的那块大石头上,言简意赅地开了个会。

我说:“我们得突围了。”

突围不是一个好选择,但是当时我能做出的唯一选择了。

人死不过当胸一枪背后一剑,没什么好怕的,我只是祈祷驻地的将领能帮我收拾留下的烂摊子。

我们选了最西南的一处河谷,这里不好排太多兵,而且离驻地最近,说不定能碰上援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