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的新晋女幕僚(122)

作者:血之青

“他们现在都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倒不如孤将他们打的打,杀的杀,贬得贬,等培养出一批女学新风的人手,和他们打上擂台,他们自然就识趣了。”

文人集团在启朝发展到今天,已经深深扎根在了礼法和规矩之中,启朝的政治体制和模式虽然看起来与前几代王朝大不相同,但是在嘉庆皇帝主政的这些年和前几代君王治理的这些年份里,已经将政府的效率前所未有的放低。

文人们的专业水平和治理水平在温室中迅速下降,而在皇帝发现这种现象想去调整时,却发现文人们死死抱在一团不愿放权,也不愿意皇帝有所突破,只想控制着皇帝做一个守成之君。

皇帝的权力在设置内阁之后,看似前所未有的集中,但也因为文人集团对皇帝的制约和约束延缓了整个国家的理政效率。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去制约文人集团的集体势力。

那么谁能制约文人集团呢?

文人信奉的是孔孟之道,是万年不变的祖宗之法,与他们违背的就只能是当下的一些违背世俗伦常的势力。

早在祁良夜想这些问题前,谢瑜就已经将启朝当下的运作模式研究透了,她不仅提出了科举改革去挽救祁良夜的新政,更为祁良夜提供了良策。

那就是开放女子和妇人的恩科,允许女子入朝做官,允许一些祖宗之法从未出现过的事物出现,一旦创新成了常态,君主在想做些什么就显得顺理成章。

一旦女子登台,文人集团势必就将火力对准了这群女官,二者相互制衡,远比重设内阁来得靠谱。

走一步看十步,祁良夜心中赞叹起了谢瑜的远见,甚至佩服起她的高瞻远瞩。

但霍世君远没有祁良夜想的这么多,他觉得为人君者,应张弛有道,祁良夜的手段还是太急了些。

但这一切都不会动摇大局。

他更关心的还是谢瑜攻打匈奴一事。

“谢大人在塞北可有传了信回来?”

“朝中已经传遍了,半个月前塞北首战告捷,谢瑜需要更多的粮草和后方支援。”

这就是摆明着要钱,但霍世君虽然之前对谢瑜出征匈奴的壮举有所赞赏,现下理智回笼,他担忧地问道:“谢大人是否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现下匈奴虽然国力孱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怕难缠得很。”

言外之意就是觉得此事操之过急。

祁良夜摇摇头:“她在前往塞北时就已经想好了。”

霍世君还想劝谏,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毕竟在他的印象里,谢瑜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第二日,祁良夜进了宫。

嘉庆皇帝的身子较刚恢复时已经好上许多,这几个月都是皇后亲自伺候他,皇后在养心殿看见自家儿子时愣了一愣。

“夜儿,你怎么来啦?”

寝殿里的皇帝刚喝完养身子的药堂,听见动静忍不住咳嗽了几声,皇后这才身姿款款地和祁良夜一块儿进了殿。

“太子来了?”

一旁的宫女接过皇帝喝干净的药碗器悄悄退了下去,祁良夜坐在皇帝床边,皇后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刘嬷嬷领了命也守在了殿门口。

此时天色未暗,午间的阳光还若有似无地打在檐下的窗棂上,金光透过窗户的花纸漏到了地面上,祁良夜眼睛微微瞥过地面,就开口道:“父皇,我打算开女子恩科。”

嘉庆登时惊疑出了声,“女子恩科?你是怎么想的?”

如今朝政大权都握在祁良夜手里,嘉庆现在能听到的风声都是祁良夜主动告诉他的,从一开始的三年新政,解散内阁,直至现在的科举改革和女子恩科,一项项惊世之举都被他一一做出来。

嘉庆看着祁良夜,两人的双眼肖似,他透过祁良夜似乎都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但祁良夜和他不同。

嘉庆觉着,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生了个这样的儿子出来。

父王的沉默都被男人看在眼里,一旁的皇后看着同时沉默下来的父子,眉头微微一挑,捏过一盏茶悠哉悠哉说了起来,“这京城里的女学新风都快将天捅破了,你原先科举改革时,就想着拿女子恩科去和这帮文臣打擂台?”

孙玉莹看似糊涂,但也算是晋成公府这么多年唯一一个看得明白的人,她脑子转的快,微微一想祁良夜前后的动作,就猜出了他的用意。

“都是谢瑜的安排。”

“谢瑜?”

嘉庆又是一声惊诧,“她不是去塞北了么?”

“早在提出科举改革时,她就联络起了沐昌伯嫡女葛梅香,葛梅香是女学的领路人,谢瑜在背后推波助澜,硬生生将女子恩科摆到了我的眼前。”

上一篇:月雨幽梦录 下一篇:云鬓添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