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刀(22)
“通知另一边,信物就在她手里。”
他几次挑衅,几次转动玉扳指,都是为了让慕秋注意到玉扳指,以此观察她神色变化是否存在什么端倪。
慕秋的神色确实没有什么变化。
但到了最后,玉扳指都放到了她眼皮子底下,她依旧没有去瞥上一眼——
这样刻意避开的举动,反倒将她暴露了。
***
慕秋还不知道自己暴露了。
此时此刻,她正在白霜的搀扶下走进马车里。
车轱辘缓缓滚动,从这条巷子拐进热闹的玄武大街。
这条巷子的拐角,设有一间不大不小的面汤铺子,铺子开设在这里,生意还算热闹,六张桌子里有四张都坐着人。
最角落那张桌子里,有一个男人穿着黑色劲装,头上戴着斗笠。
斗笠边沿压得极低,藏住男人的眼睛,仅露出棱角分明的下半张脸。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地方。
男人身上最奇怪的一点是,他的武器是把细长如钩月、用白布缠绕包裹住的弯刀。
他就坐在那里,慢慢吃着面汤,目送慕家马车一路远去。
第十章 想要找到她的又何尝只有她父亲……
街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除了官话外,还能听到各种极具特色的口音。
慕秋没有细看过这座历经千年更迭的城池,听了半晌,实在按捺不住,掀开一角帘子想看个新鲜。
结果帘子才刚掀开,就被慕云来抓了个正着。
慕秋抿唇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慕云来哑然失笑。
在刑狱司少卿楚河面前再如何沉稳,秋儿也不过是刚满十六,对一个新的地方抱有好奇再正常不过。
他勒住马缰,主动问道:“距离天黑还有段时间,要不要下马车走走?”
见慕秋点了头,慕云来翻身下马。
马车和马匹都交由下人负责,慕云来和慕秋并肩走在一块儿。
他低声缓语,为慕秋介绍洛城的风土人情。
和绵软多情的扬州不同,洛城既热闹又厚重。
雕车画阁,绣户珠帘,各种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偶尔还有各种有意思的街头表演,哪怕是茶楼里打板的说书人,也能说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特色。
这,就是大燕朝最繁荣兴盛的城池。
慕秋逛得越来越起劲。
不多时,浩荡长风吹拂而过,夕阳渐渐西沉。
慕秋看着漫天的霞光,后知后觉意识到现在已经是傍晚了。
她拍了拍额头,懊恼道:“逛得忘了时辰,大伯母在家里不知道有多担心。”
慕云来轻笑:“不用担心,方才我已经派人回府打过招呼。饿了吗,我们在外面用过晚膳再回府吧。”
慕秋笑道:“还是堂兄思虑周全。”
慕云来领着慕秋穿过人流,往酒楼走去。
用完东西,又逛了会儿洛城的夜市,两人才兴尽归府。
慕大夫人听说他们回到了府里,让人去将他们请过来。
等他们到了,慕大夫人仔细打量慕秋一番:“玩得可尽兴?”
“很尽兴,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东西。”慕秋答道。
“高兴就好,明天我让账房给你支一百两,遇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只管买,不够了再去账房拿。”
看出慕秋想婉拒,慕大夫人接着道。
“你刚回到京城,总要添置些东西。大伯母知道你如今不缺银子,但这一百两,你堂兄堂姐、弟弟妹妹们都有,你那份当然也不能缺了。”
一百两银子对慕家来说,不是什么大数目,重要的是它代表的意义。
都是家里的孩子,一个人有的,另一个人当然也要有。
甚至从礼法上说,慕秋是嫡女,又是长姐,得到的应该比弟弟妹妹们都多。
在这一点上,慕大夫人拎得很清楚。
慕秋算是知道,堂兄的细致周全都是从谁那遗传过来的了。
她在慕家的处境能如此好,和大伯母的宽容睿智息息相关。
“那我就收下了。”慕秋看向慕云来,玩笑道,“今天买的那些东西,都是堂兄掏的腰包。买到后面,我担心自己会把他的俸禄买光,所以没敢再继续买下去。”
慕云来乐了:“多谢二妹妹体恤。”
慕大夫人在一旁看着他们,眼神温柔,又带着一些莫名的伤感。
慕秋注意到慕大夫人的沉默。
她偏头看过去时,慕大夫人连忙用帕子擦了擦眼角,掩去自己的失态。
慕大夫人说:“你堂兄的钱,你随便花。他要是敢不给你掏钱,你回来和大伯母告状,大伯母帮你教训他。”
慕云来哭笑不得:“这些小事哪里敢劳烦母亲,我绝不会让二妹妹有机会告状。”
慕秋笑得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