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浮沉(358)
东方毓挑眉看向凌墨,已知宋使来者不善。
凌墨临行前,得了刘一纸“随机应变”的特许之令。刘料想楚境七王聚首不聚心,此番晟王登楚王位,恐遇不测,于是命丞相日夜兼程赶往楚地,顺道调遣宋国东境的十万兵力,助晟王顺利登基,便可再续宋楚百年之盟。可是刘没有料到,凌墨也没有想到,晟王竟会在登基之时暴毙于楚宫千秋殿前。
凌墨只好随机应变。
按照刘所言,若要续宋楚百年之盟,共抵陈蜀齐卫,新楚王必须是晟王府中人,才能万无一失。凌墨不知晟王府中到底是谁与陈蜀齐卫四国盟军有过节,但想来,当时齐军绕道楚境进入宋国时,只有晟王军派兵阻挠,虽然晟王军打了败仗,让齐军进入了宋国,但也好过楚国其他六王,任由齐军横行楚境。
于是他开始掂量,力压楚境的十万宋兵,到底应拥立谁为新王?是晟王的独子,名正言顺的太子林璎,还是……晟王生前最信任倚重的军师、谋士,东方毓?林璎与东方毓都是晟王府中人,按理说,凌墨此刻决定拥立谁,都不会违背刘的旨意,但他转念一想,忽生一计。
唯有拥立名不正、言不顺的东方毓为新楚王,这新楚王才能乖乖听命于宋国。不然,他就是腹背受敌!
东方毓转身对林璎道:“既然殿下遭遇不测,楚王之位,便由太子……”
凌墨却打断道:“东方大人,在下是局外之人,冷眼旁观,倒看出了另外的端倪。自古龙椅王位之前,弑兄、弑父者,比比皆是。既然晟王之死,楚国其他六王脱不了干系,那么东方大人为什么认为,楚国太子,就一定清白无辜?”
东方毓蹙眉道:“凌相,太子乃是殿下独子。他们的父子之情,楚人有目共睹。楚国王位早晚都是太子一人的,他又有何因由去弑父?”
凌墨嘴角一弯,反问道:“晟王与太子的父子之情,难道就是将太子送去陈国十一年之久吗?再说晟王正当盛年,登基之后,难道不纳后宫?不再生子?就算不纳后宫,不再生子,那过去的十一年里,晟王真的就没有其他孩子吗?会不会是太子知道了什么……”
东方毓怒道:“凌相勿要妄言!”
凌墨不理东方毓,自顾自道:“楚水西岸,驻有宋军十万而不发兵,原因乃是,宋国愿与楚国续结百年之盟。但前提是,楚国新君,必是可信之人。”
林璎握紧了拳头,心想:“宋王刘,我早看出你心机叵测。你这般落井下石、妖言惑众,难道我的父亲,是你暗中派人谋害的么?”
东方毓的眼神冰冷肃杀,却阻止不了凌墨的信口开河:“晟王暴毙,楚国太子也有嫌疑。”凌墨忽武双全,忠孝仁义。宋国愿以楚水以西的十万兵力,拥立东方大人为楚王。从此楚国,易姓东方。”
第二百五十六章 欲言又止 (上)
众目睽睽之下,宋使凌墨以楚水西岸的十万宋军为要挟,推举楚国丞相为楚国新君,并让楚国林氏的百年江山易姓东方。千秋殿已被只听令于东方毓的昔日晟王府府兵层层包围。外有邻宋强敌,内有丞相弄权,昭凰宫里的王亲国戚、三公九卿,此时此刻,无人敢言。
手捧楚国传国玉玺的东方毓,轻叹一声,心想:“殿下暴毙,真凶未卜。即便所有人都误会我东方毓背主求荣,联合宋国图谋楚国江山,但楚国顷刻之间,陷入内忧外患,总不能再群龙无首。遁迹曾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不惧天下人如何评议,只求无愧我心,无愧天地。”
凌墨静静看着东方毓,很想知道这位号称“楚国第一谋士”的人,究竟是“忠臣”,还是“权臣”。
东方毓的眼眸漆黑无波,直视凌墨,平静地回应着宋国丞相举一国之力的挑衅。他似看穿凌墨所想,语气冰冷道:“凌相,我东方毓,既不是权臣,也做不得忠臣了。我与殿下少年相识,互为良师益友,几经腥风血雨,彼此信任无间。殿下登基,封我为相,我本想鞠躬尽瘁,绝不弄权结党,但此时殿下崩世,国不可一日无君。世人可唾骂我谋反,误会我篡位,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朝一日,我定会查出真凶,还我清白,也给我那少年挚友一个交代。”
凌墨笑对东方毓道:“凌某代宋国国君,恭贺楚王登基。愿楚宋两国,续百年盟约,不疑不弃,共兴共荣。”
东方毓转身,目光越过殿前几人,直视九层玉阶之上,千秋殿中的龙椅。在楚国六王的唾骂声中,他稳步而行。
玉阶中央,晟王林琅尸骨犹在,鲜血仍红。
王后苏琴眼见大势已去,跪伏在夫君身前,嚎啕大哭起来,不敢再去看东方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