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青梅+番外(74)
张家这边已经知道了闺女的意思,倒是没再刁难,和善的将人迎进门。
依着规矩,又回绝一次。
顺带,委婉的定了下回上门的时候。
没几天,钟家第三回 上门提亲。
这次,钟铭还请了康王府的老王妃来做说客。
老王妃出身公侯之家,自幼与老康王青梅竹马长起来的,膝下一双儿女又都是孝顺乖巧的孩子,姑娘嫁在京城,儿子承袭了爵位,如今是宗正院院首。
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康王有情有义,府内无妾室通房,最是疼正妻不过。
可着满京城去找,也很难有第二个比老王妃还要好福气的女子。
张家老夫人见着了康王府的老王妃,眼里更是高兴。
这位老王妃的身份地位,便是帮着公主郡主们说情,也是使得的。
钟家能请她老人家过来,足以看出对这门亲事的上心。
“浓浓是个好孩子,毓儿也是个好孩子,日后这两好结一好呀,你这应祖母的是再如意不过了。”老王妃拉了钟毓在跟前夸奖。
长辈开了口,张家老夫人只有笑着附和的劲儿。
钟铭笑着给两位老太太搭腔捧场,屋里好一番融洽景象。
中午,康王府来人将老王妃接走。
钟家兄弟吃了一桌酒席,将带来的礼物留下,这门亲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很快,钟家三次上门,给钟二爷讨媳妇的事儿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钟毓是京城夫人小姐里翘首以盼的贵婿。
模样好,家世好,自己个儿还上进有能耐。
是个再好不过的女婿人选。
只可惜,这么多年,也没瞧见钟家有给他聘媳妇的动静。
在众人眼巴巴的揣测,最后这桩大喜事儿能落在谁家的时候。
人家冷不丁的就把亲事给定了。
还定的是宋国公府那位嫁过人的六姑娘。
真真是叫人大吃一惊。
当然,在惊讶的同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传了出来。
说张家那位六姑娘是个好的,周世子行径恶劣,欺负了人家妹子,才讨来了小张将军的一顿好打。
否则,以钟太保的性子,必不能给兄弟讨一个行为不端的媳妇。
有钟铭的名声在前头站着,也少有人敢再提那些谣言。
而老百姓们茶米油盐的忙碌,三五天的功夫,早就把这些闲话抛在脑后。
更何况,京城近些日子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众人的目光全部被引了过去,越发把张家的事情给忘了。
“听说死的那个是凤凰楼的花魁,穿着一身儿红,热辣辣的,跟汤面条里放着的剁椒一样,吐着舌头挂在卫国公府的门口,真是吓死人了。”
街角,两个卖菜的妇人交头接耳地说着小话。
“你亲眼看见了?”裹头巾的小妇人道。
“我?我可不敢看,那天围着的人海了去,我在人群后头垫脚看了一眼,红衣裳是瞧清楚了,吐舌头害怕,没敢睁眼。”圆脸的妇人瘪着嘴道。
“乖乖哩,都说卫国公府苛待儿媳妇,这连那些花娘〖娼』妓都遭不住那份罪,该是张将军要打他哩。”
“可不是么,有钱有权的主啊,未必会有良心。”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闲话,跟前来了买主,圆脸妇人忙起身接待。
张婉从窗前挪步,继续看手上的布样。
钟家已经送聘,过完了大礼,只等着挑日子将亲事办了。
家里老夫人非要说喜事当头,赶着多做几件新衣裳才好。
王氏催促再三,才劝动了她,由张承安陪着出来,到店里看布料。
张承安在一旁道:“你宽宽心,那些谣言不值得信,听阿毓说,是岭南的案子下来了,死的那位是个药农,他妹子因周家作恶,被人卖去了梧桐街,眼巴前儿正在大理寺扯官司呢。”
“有崔小侯爷在里头使力,周家的好日子没几天了。”
张婉眼神瞥像另一匹布上,指尖轻轻抚过布纹,漫不经心道:“不与我相干,他死了活了,自有他的命数。”
她嘴上说的轻巧,手上的力道却慢慢加重,将布料揉起层层褶皱。
真不在意么?
不!
她心里在意的要命。
她想周博远死。
这辈子,她唯一生过的一个恶毒的念头,就是要那个畜牲早早的死了,再不祸害别人才好!
张婉心里藏事儿,也没心思再挑选什么,胡乱点了几匹看着顺眼的,定了下来。
从二楼下来,布店门前是一排做小买卖的摊贩,张家的马车停在一旁的巷口,张承安护着张婉从台阶下来,往人流稀少的地方走。
忽然,不远处的药铺门前,被丢出来了一个年轻小姑娘。
“没钱还敢过来,你当咱们这是观音庙啊!”小伙计恶狠狠地踹了一脚,才拍着身上的灰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