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月谋(163)
但其间的道理,她自不会细说。
姑娘们用罢午食,便说要去拜颜道长。
冯晚令碧烟过去瞧看。
碧烟回来道:“颜道长给夫人减短了时间,说今儿去城外耽搁,晌午只两刻时间,下午再给延了一个时辰。”
安康长公主又给补了一份贵宾帖,派了仆妇给杨姑娘送来。
杨姑娘难掩憾色,将帖子交给冯晚,请她代转。
一回到镇国公府,便拜见安康长公主。
将颜道长的事细细地说了。
安康长公主道:“晋国夫人原是世外高人的弟子。”
“是,近来在府中教导夫人,颇是严苛,听婉华说,晋国夫人那一手好字,便是授他指点。不仅如此,什么魏碑、行书、狂草、大篆、小篆、隶书也甚是精妙。婉华收藏了一些他的墨宝,真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字。
世人都道,朱正卿的学问,杨凤梧的书画,苏西岭的诗词,此人便是集他们三人之成于一体,学问、书画、诗词皆绝。”
安康长公主道:“听你说得,倒亦令我心动了,只你年岁尚小,又哪里见过……”
杨姑娘从衣袖里掏出几页纸,“伯母且瞧瞧这个,这是我从婉华那儿讨来的。”
安康长公主接过,“行书的书法功底,在杨大先生之上。”
“我便说了,是个真真有高才的。”
安康长公主又看了颜道长的魏碑,犀利如刻,仿若立体,傲骨铮铮,有梅之隽、高洁,真真是世外之人,这等风格当真难见。
安康长公主道:“可问过,他们可参加明园字画会。”
杨姑娘答道:“人未见着,一个忙着教,一个忙着学,晌午午食只两刻工夫,下午还要因上午晋国夫人去城外耽搁得补起来。”
杨姑娘原是踩着时间点去的,估摸着冯昭上午去城外拜祭回来了,方才赶了过去。
*
黄昏时,冯昭回了宁心堂。
一进去,便有几个仆妇管事开始禀道。
冯昭得拿主意,与他们说了大半个时辰,方才散去。
待她用罢暮食,天色已暗。
她还得练习今天的书法,睡前还得看今天授课的书,得将这些文章给熟读、背牢。
翌日清晨,是在宁心院里与颜道长一起用的晨食。
冯晚壮着胆儿送了两份帖子来,她专遣了红霞在这边候着,一听他们在用晨食便赶过来。
颜道长肯定地道:“不去!”
冯昭点头,“我亦不去,我现在守孝,尽量少出门,上回出门是不得已。”
颜道长又道:“我写一幅字画着人送过去,就当是附庸风雅一回。”
冯昭道:“师父,正合我意,我就出丑,壮着胆心写一幅过去。”她一扭头,“晚儿,你写绘一幅画送过去,就当是支持白泽书院与皇城女院的活动。”
“是,姐姐。”冯晚眯眼笑应。
颜道长道:“既然明儿,我们都要送字画去明园,今日上午上课,下午准备自己的字画。你可莫堕了我颜长卿的名头。”
“师父,待我写好,请你过目,你说能送这才送去,可好?”
正说话,只听外头传来一声高呼:“太后懿旨,请晋国夫人、婉华县主接旨!”
一个跑腿仆妇进了宁心堂,“夫人、县主,请去前院接懿旨。”
冯昭默了片刻,“师父,我去去就来,金桔,备荷包赏钱,稍后送到前院。”
姐妹二人赶到前院。
来的是太后身边的内侍,是个花白头发的老者,喝了声:“晋国夫人、婉华县主接太后懿旨。”
懿旨没有文字,只是口头传话。
“太后口谕:晋国夫人、婉华县主乃冯公之后,誉国夫人之女,怜婉华县主年幼丧母,赐婉华县主入宫由哀家教导。今次扶灵回乡,婉华县主就不必去了,留在宫中静待孝满出阁。”
冯昭愣了又愣,这又是玩的什么?
不让冯晚回乡,太后要教导冯晚,怎么觉得这么怪。
老内侍道:“婉华县主,收拾收拾,一个时辰后乘太后赏赐的凤辇入宫罢。”
不能拒绝,这是太后美意,要教导冯晚。
冯昭朗呼:“谢太后盛恩!千岁千千岁!”
冯晚亦重呼一遍,头脑里一片空白。
老内侍道:“咱家在大门外候着,且去拾掇罢。”
昨天是七七,今儿是誉国夫人仙逝的第五十天,也许,皇帝和太后一早就有计划了。
冯昭唤了声“金桔”,接过一只荷包,“劳公公收下,这下我们姐妹一点心意,往后宫中,还有劳公公对家妹多加照拂。她年纪小,没经过事,也未离开家,还请公公指点一二。”
公公接过,里头是银票,太后的懿旨原就不多,他们出宫办差的机会更少,蚊子再少亦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