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发现我的新婚妻子是男人之后(33)
另: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国语·越语下》
竭忠诚以事君兮,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原
第26章 铺天盖地
刚过立秋,热浪渐渐消退。
长安城外有郁林,林木葱郁,鸟声鸣起,林中来往车马不绝,竟被生生地踩出了一条小道。
小道旁某处有一茶馆,虽然不大,可胜在位置好,故过往行人多在此处歇脚。
“且说那当日,金銮殿之上,群臣进谏——”
只见茶馆中央案台之后正立着一说书先生,他一身蓝袍鲜亮簇新,两小撇八字胡随着说话不停抖动,双手枯瘦如冬日寒枝,忽然猛得一拍抚尺,霎时群响毕绝。
见众人回神凝听,说书人自得一笑,又故意停顿吊了一番胃口,才复而拿起案上折扇继续开口说道——
“领头的,当然就是那谁人不知、权倾朝野的武安侯,以及当朝丞相,和刚从北疆回来的宣威大将军。”
“只见那武安侯声色俱厉,指着皇上大声质问道:‘分天下兵马十七制,十七将轮流履任,此等法令非是推恩,而实乃社稷之困,军中大忌,不出三年,必为天下之难!’”
“话声刚落,满朝文武俱是附和,一时之间朝野之上,人声沸起,但若细细附耳听去,却无非是些‘江山社稷’‘不符祖令’‘收回成命’之类的话。”
说到这时,说书人又一拍抚尺,声音抑扬顿挫、回环转折、节节高起,直教人屏气凝神,再不乱动。
“就在这时,圣上开口了,他声音初不大,可就是这声音渐渐盖过了满朝沸鼎,直至最后群臣俱静,余留万岁爷的嗓音在殿内回荡。”
“只见万岁爷面容哀愁,声音之中满是教诲:‘自太祖以来天下平和已久,朕虽身在京师,举目望去皆是盛目繁华,可每每思及天下百姓,却还是日夜思虑,难以安寝。”
“‘寡人自认比不过诸位先祖,才略也不值一提,可还是想尽己所能,为天下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天下承平日久,可兵部开支却基本不减,兵制于现今来说也越发累赘,虽祖宗之法不可变,但若能为社稷之幸,由朕来当这个罪人也未尝不可。’”
那说书人一抚折扇,竟激动到带上了几分哽咽。
“只见我们的万岁爷竟直接站了起来,声音也陡然放高,像是要叫醒满朝文武:‘太平盛世兵制精简,削减一二军费,入至户部,用以百姓之田地,减免民间赋税,又何尝不可呢?这怎会是社稷之困、天下之难呢!”
“当是时,满朝静默,金銮殿内落针可闻,复过几息,满朝诸臣这才彻底醒悟,百感交集,不禁泫然泪下,皆俯身跪伏,高呼万岁。”
说书人落下最后一音之时,拍下抚尺,霎时间茶馆之内鸦雀无声,却又忽然掌声雷动,叫好之声轰然响起,议论声连绵不绝。
只见离那说书人所处案台之前最近的几个人圆润富态,一副商贾打扮,也是不停叫好,其中一人还手抚胡须不住感叹道:“万岁爷这般圣明,实在是我们的福气啊。”
再离远一点儿,又有声音传出:“我家世世代代都种地,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那什么政策听不明白,也跟老子一个农民没有丁点儿关系,但万岁爷的那些话是听懂了,就想再问一句,那什么军费还有多少,能再缩吗?”
于是放眼望去,整个茶馆,不论是过路商贾,还是寻常百姓,儒衫书生,大多都是神情激动,不住拍掌叫好,更有几小童见众人如此倍感新奇,虽一点儿不懂,可有样学样,简直要把掌心拍红了。
只有渺渺数人眉心皱起,面带忧虑,可在这满堂喝彩的茶馆之中分毫不起眼,也只能淹没在这掌声之中了。
-------
茶馆一楼之上,当然是雅间。
只见一号房之内正坐着两个男子,一人姿容俊朗腰间佩剑,另一人锦衣玉饰眉眼却昳丽浓稠。
这两人,当然就是谢凌与和贺摇清。
今日谢凌与终于轮到休沐,又恰逢七夕乞巧,好不容易带着贺摇清出门游玩,正午路遇茶馆准备歇一会儿脚,却未曾想过正好听了这样一段书。
贺摇清听着大堂传来的声音,掩去眼中浮现的讥笑讽刺,心中嗤笑道:真是狗屁也不通。
削了兵权,又打击了始终忌惮的谢家,留下一个除了对他自己和皇家大有益处,对其他所有乃至长久以后的江山社稷都贻害无穷的法令,最后还得了这般赞颂。
离宫这么久,“父皇大人”果然和以前一模一样,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到欣慰呢。
贺摇清看着楼下众人,百无聊赖。
当他换上男装,也不再将面容故意修饰柔和之后,往日的昳丽之色却非但没有减弱,甚至显现得有几分锐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