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乐(139)

作者:暮同酒

但这会儿的站位,叫沈清和有些难以捉摸晏洲的目的。

其实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的话,就是叫沈清和招待使臣的话也不全是说笑,这不,这会儿沈清和已经跟两国的使臣寒暄上了。“于大人,高大人远道而来,相必舟车劳顿,一定是累坏了。”

北疆正使笑道,“西蜀风光好,处处开了红梅,下官也不觉着劳累。”这位大人不会讲西蜀的官话,身旁跟随着北疆的译语者,在西蜀也叫通事。①

沈清和听了通事翻译的话,这才笑道,“大人喜爱红梅,本官倒是可以推荐个地方。”

北疆正使也笑着颔首答应了。

沈清和又问南燕正使,“高大人可觉着累了?进了镐京城前面就是驿站了,备了薄酒晚宴,几位大人用了膳后可以在驿站的温泉池中好好泡泡,去去乏气。”

这回可就用不着通事翻译了,沈清和直接用的是南燕的官话,这还得得益于晏岁时幼时教他的南燕官话,没想到竟用到此处了。

原本准备为沈清和翻译的通事听到沈清和话南燕官话时瞪大了双眼,祭酒大人竟然会说南燕官话?果然不愧是国子监祭酒。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也是有些震惊,显然也是没有想到沈清和会说南燕官话,他们也没听沈清和提起过这个,这么一来反而是歪打正着,便宜了他们了。

这会儿他们也与那位通事是同样的想法,怪不得沈清和是国子监祭酒呢!

作者有话要说:①古代就有翻译,当时翻译被称为“蒲义、译语者、舌人”等,不过大部分人都称之为“通事”。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的翻译要追溯到周朝时期,当时的翻译叫做“寄、译”。由此可见,在周朝时期,已经有翻译这门职业了。

古代的翻译一般的官职称谓各不相同,魏晋南北朝称为“译令使”,隋朝时叫做“通事舍人”,而到了清朝,他们的称谓和现代的翻译越来越相似,当成称为“通译官”。古代的翻译虽然都有官职在身,但官级一般不高,通常情况下就是七品。

☆、泼茶香(12)

沈清和可不知他们在想什么。

南燕正使惊喜道,“大人会讲南燕官话?”

沈清和一笑,“略懂一二。”

这哪里是略懂?听这语调,就知晓与他们地地道道的南燕人讲话一模一样了。

南燕正使还欲再问,就见前方走的晏洲停了下来,“这位大人不知是哪里人?这南燕话讲的标准,叫本王生了些错觉。还有这容色,真是好颜色,你们镐京人都是这般的好颜色吗?”

晏洲看了看沈清和,又看了看秦筠。语气里是不加掩饰的夸赞,再加之他说的也是磕磕绊绊的西蜀话,秦筠也听了个大概。

秦筠眯了眯眼睛,不动声色的瞥了晏洲一眼,这位南燕皇子似乎有些图谋不轨?

其实哪里是图谋不轨,就是秦筠的占有欲犯了。他在对沈清和的事上总是矛盾又复杂的,怕自己扰乱了沈清和的事宜,更怕别人惦记上他。

易安只能是他一个人的。

秦筠的神色偏执又复杂,浮现后又立马隐落了下去,叫别人不能窥探得了半分。

沈清和听着晏洲的话,勾唇一笑,风流肆意,紫色的官袍更显得沈清和矜贵,“下官金陵人。”

“金陵?好地方。”晏洲赞叹道。

沈清和颔首。

宁野眯着眼看了几眼沈清和,见沈清和的容色眸里闪过一丝惊艳,好颜色,看着比晏洲那不男不女的家伙顺眼多了。

秦筠眸色暗了暗,神色意味不明。

“这位大人这南燕话是从哪里学来的?本王听着可太亲切了,这些日子来了西蜀就没听到过有人讲南燕话,本王还真有些不适应。”晏洲笑着对沈清和道。

沈清和还未言语,旁边的宁野这时也笑了,“既然二皇子听这位大人讲话亲切,那么这位大人就来给我们讲讲西蜀的风情吧!叫二皇子好好听听他们南燕的官话。”

宁野的话算是直接下了秦筠与晏洲的面子,叫西蜀的国子监祭酒做个通事加讲解,直接就将西蜀的官员降低了一个档次。

至于沈清和,他可不在乎。他一个北疆的王子还不至于去捧着一个别国的官员。

这话一出西蜀的官员脸色都有些不好看,晏洲也是面色沉了下来。

秦筠眸色一冷,他们西蜀的国子监祭酒可轮不到一个外邦的皇子使唤。

“五王子说笑了,二皇子要找通事,本王给你指一个。”秦筠随手指了一个人,“你去给二皇子好好翻译翻译。”秦筠加重了“翻译”两个字的语气。

“是。”

晏洲笑着的脸一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