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望谢(2)
谢景云告诉手下之后便匆匆安排别的事去了。手下忙应着“是”,然后告退了。
原是张蒙前些日子被派去接应徐州抽调来的兵力,幽州早有预感,边境之战一定会波及幽州,于是提早做了准备。
谢景云一行人赶到了青城,于是便开始在山涧埋伏,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本以为幽州兵有以逸待劳的优势,结果万万没想到,胡人行军速度如此之快,早了一天到了埋伏地点。
由于没接到命令,谢景云也没有擅自行动,而是选择继续隐匿,观察形势。这时候先锋部队已与幽州军正面交锋。
谢景云本以为,以幽州军的实力与准备,至少应该能与胡人打个平手。
结果所有人都低估了他们的战马,他们的骑兵如此之强,凡所到处,普通的幽州兵几乎无还手之力,铠甲束缚了他们的行动力。
只有武艺较好的能躲开他们的攻击,调整位置继续作战。
先锋部队只有五千人,眼看着第二波援兵马上就快到了,谢景云骂了一声,然后带领三营一小队,悄悄离去,并吩咐等援军来了直接射箭。
这边谢景云脑子疯狂运转,胡人,游牧民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他们行军带的粮食极少。因为他们一路打杀一路抢掠,敌人之粮便是己之粮。
这种打仗方式有好有坏,好处便是轻便,行军速度快,而快便是制胜法宝之一。
然而如果一旦被围困住,却没有了粮食,只能靠援军补充,但是又容易被围点打援,风险极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不仅是军队制胜的先决条件,更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
在战争中,如何解决军队的粮草及其他消耗同样是制胜的关键。
于是谢景云悄悄到了敌军大营粮草处,用匕首轻而易举解决了两个守卫。
正当要放火时突然听见有人大喊,原来刚才他让手下两个人去污染他们的水源,结果被发现了。
谢景云暗骂自己一声蠢,然后迅速点了火,朝着人群混乱的地方去,马上就要离开了,结果还是被一队巡逻的人发现了。
于是他一路且战且退,身上受了好几处擦伤,力气也逐渐消失,肩膀还中了一箭。迫于无奈,他只好往河边去,跳进河里躲避前来追击的敌人。
他精疲力竭,终于爬上了岸,沿着小路走着,看到了一处破庙,于是靠在了金佛背后休息起来。眼睛看不太清了,脑袋也迷迷糊糊的,不知道青城怎么样了......
这一年是康烈十六年,谢景云从军已经一年了。
还记得十五岁那年生辰,那是他们尚在幽州的同柔城中。谢景云准备了几坛酒,和蒋小虎、张蒙以及徐子良一起月下畅谈。
疏月挂树枝,酒香催人魂。蒋小虎那时有点喝多了,张蒙还是老样子,活得像个哑巴,徐子良眼睛都放在谢景云身上,看着他说话时嘴一动一动的样子,笑着喝酒,很满足的样子。
“我打算从军。”谢景云一句轻飘飘的话却让蒋小虎一下子酒醒了。张蒙倒是早有猜测,最近谢景云心事重重,近些年边境动乱,朝廷连年征战,赋税严重,听说很多人都被“抓壮丁”抓走了。
他们身在同柔小城,有些与世隔绝的意思,过得还不那么苦,但是人人都有恐慌之感,就怕下一个地方就是同柔,下一个壮丁就是自己或者家人。
谢景云:“并州已经打起来了,我怕幽州也会起乱,我不能一直在这里待着,我想守护着幽州,守护着同柔,守护着崇文书院。”当然,守护着义父。谢景云在心里想。
谢景云说着说着又喝了一碗酒,少年的豪情壮志在这夜里显得格外火热,仿佛马上就上了战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徐子良眼睛亮了起来,“我跟你一起去。”谢景云就知道子良一定会跟着,此时转头看向还在发愣的蒋小虎。蒋小虎:“我...那我以后就见不到张家侄女了。”想了一会,小虎又说:“但我也不想和你们分开。”
说着说着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张蒙,张蒙淡定的回答:“我等这一天等很久了。”
于是,四个少年月下起誓,做彼此的手足,做彼此的后背。
最后,他们都喝多了。蒋小虎哭了,但是他什么都没说。后来义父把他们送回房间,看着这四个少年郎,突然想到了曾经的太子,芝兰玉树,万众瞩目,可惜......义父转身走进院子里,练了一夜的剑。
青隐山。
临溪池旁,一白衣少年正在练剑,剑指之处,似秋风催叶落。
少年身姿清瘦,惊才风逸,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树下的季林再次看呆了,对于这个样貌比女子还好看的师兄,小季林总是发出感慨,大概这辈子不会有人比师兄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