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望谢(11)
听到这里谢景云已经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
原来这些银子是孝敬给洛阳那边的上层官员,如果不孝敬银子,就得不到军营的粮饷,或者粮饷数目少之又少,或者掺杂了一些沙子之类的,总之不能吃。
将士吃不饱饭就容易动乱,地方业绩考核就过不了关,一旦发生动乱,还要承担治理不力的罪名,很可能就被拉出来顶罪。
谢景云脸色不断变换,想到了这银子竟然是军营里魏都尉送的,那岂不是军中也知道这约定俗成的规矩?张蒙在旁边提醒:“景云,别冲动。”谢景云松开了撰着的手。
张蒙:“或许我们还要从军队里查一查。”谢景云点头表示同意。这时候张常说了句:“你们在说什么?在打什么哑谜?”谢景云和张蒙对视了一下,然后谁也没搭理张常。
徐子良自然不会问,他知道谢景云总会有最好的安排。
他们回到了军营,谢景云和张蒙商议,他们这些勾结,魏都尉是瞒着幽州军将军宋将军,还是在宋将军授意下进行的。张蒙分析道:“宋将军不能能不知道,但也未必是他授意。”谢景云:“你是说,他默认的...”张蒙点头。
谢景云不说话了,其实冷静下来他能理解,这或许也是没办法。
幽州天气偏寒冷,屯田一是天气问题,二是他们这些兵本就是为了边境打仗而训练的,日夜抓紧训练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种田。那以后上战场眼睁睁看着他们因为训练不足而送死吗?
既然粮食很难供给,而通过地方官员层层上奏给天子,怕是还没进洛阳,折子就被拦了下来,然后你就会莫名其妙的“犯了罪”。换来的新官员可能还不如原先的。
地方知府只要孝敬些银子,军队就有粮饷,而银子由军队和知府共同筹备,也是一条路。时间久了大家都理所当然了,可谁曾想,明明是将士们该得的,为什么要通过这种“同流合污”的方式得到?
难道宋将军不明白吗?难道幽州知府不是好官吗?都不是。是朝廷的蛀虫太多了,是洛阳城有人一手遮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谢景云很难过,张蒙看出来了,张蒙低声说到:“魏氏现在如日中天,虽然皇上不待见他,但是皇权凋落,外戚掌权,只有魏家出局才能有所改变。”
谢景云不明白这些弯弯绕绕的争权夺势,他只想要看到将士们吃饱穿暖,只想赶快解了边境之忧打退这样胡人,只想看天下太平然后回到同柔城守着义父。
张蒙拍了拍谢景云的手,谢景云点了点头。
其实谢景云也想了想,怎么能让魏家出局呢?换一个外戚?还必须手掌兵权,不然魏家怎么出局?那换了张家王家李家,又怎么能保证不是另一个魏家?
大赵已经风雨漂泊了,经不起如此折腾了。
☆、平叛
又过了半年多,三营几乎就是谢景云的天下,大家都认同谢景云为老大,和一年前的境遇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而张常也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虽然还是傲慢,还是很欠打,但是可谓是十分认同谢景云的一切决定,甚至可以说是崇拜的程度。
因为他学会了很多打人的招式,还有别的自己以前从来不知道的技巧,心里十分得意。
这一年他们一直训练边境摩擦不断,幽州开始往边境增兵,但是就在他们一心以为要被派去边境之时,等来的命令却是去平叛,而叛军是——由于朝廷不给粮饷,吃不饱饭的廖城杂兵。
谢景云他们几个少年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作战。虽然打的是赵国人,是自己的同袍。
==
廖城位于幽州和并州交界处,往南毗邻里州。这些杂兵并未在并州前线作战,而是运输辎重,负责修葺事务。平时还要负责幽州和里州边界一些脏活儿累活儿 。
干的活儿多,但不代表分的粮食多。这种没地位没战功的兵,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出头之日。
但是也有好处,就是不上战场,那大概率不是战死。然而不上战场,他们就不明白杀个上级官员与对战有规模的军队,有什么区别。
此时这些兵挑事儿实属意外,本是因为一周前说是他们干完活儿会奖赏每人一个大饼,但是饼的数量有限,结果后来的人就没了。
而上级负责人员竟然说没了就是没了,今天没有了就是没有了。也没有替代物来让这些干了重活儿的兵填饱肚子。
于是当场这些没领到饼的人与上级发生了口角,晚上的时候一帮兵把这个上级给绑了。
然而被绑这头子竟然也毫无畏惧,说着“你们这帮没用的兔崽子,让你干点活儿怎么了?有能耐你上战场杀敌,去挣军功啊!有了功劳你害怕吃不饱饭?一群窝囊废,就知道在这里装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