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380)
抽凉气、甩手的动静到底吵醒了程勉。他迷迷糊糊睁开眼,见到近在咫尺的萧曜,顿了顿,缓缓说:“……你怎么了?”
萧曜靠到床前,低声说:“你一开始就看中了永寿坊,是不是?”
程勉被搅了觉,答话总是显得迟一拍,不答反问:“你打翻了什么?”
一旦意识到永寿坊原来离大内这样近,萧曜笼罩在巨大的喜悦中,整个人都在发光,话说得颠三倒四,偏偏无所察觉:“……我的手太冷了……熏笼又太烫了。”
程勉很奇怪似的看了萧曜一眼,仿佛不明白眼前人的喜悦和光彩从何而来,又在片刻后抓住萧曜的手,捂进锦裘深处后,含糊抱怨起来:“是冷死了。”
明明被按在胸口的只是一双手,萧曜就是听见不知从何而来的心跳声,一点点从慢到快,由低转高,终于到了震耳欲聋、充盈满室的地步,但是,他体内那经久不息的颤栗,也在同一时刻消弭得无影无踪。
在搬家当日,左邻右舍无不门户紧合,却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紧闭的大门后窥探,好奇地打量和猜测在大冬天搬进这座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吉宅的府邸的主人。
如今在永寿坊内常住的多是留守的仆役,镇日无聊,很快就有了风闻,多半是有新贵在此处养外室,证据便是宅院中常有儿童的嬉戏声,宵禁之后也有人来访,又常常在天色未明之际离去,可见来者身份非凡,连金吾卫也不敢奈何。但无论做何猜测,始终无人有幸见到宅邸的新主人,大宅之冷落孤寒,犹胜易主以前。
随着一年逐渐走到尽头,传闻中的宅邸主人终于水落石出:金州刺史在冬至前抵京,下榻处就在永寿坊这座新易主的宅邸。
至此关于宅院主人的猜度总算是告一段落,但新的风传又如种子般在京城播撒开来。费刺史乃天子亲信,忽然在京中置产,加上僧田状一案余波未消,难免引发好事者对朝局的窥测;另一方面,也不乏对于这不知深浅忌讳的置业选址暗中嘲笑的……但是,无论物议如何隐秘而喧嚣,永寿坊的这座宅院里,在元双的操持下,却如同置身于深山中,全然不知尘世岁月一般。
费诩此番进京,名义上是岁末朝贡,奉旨参加冬至和正日的两次大朝和宴会,但公务实属应卯,其余时辰,都用在与久未见面的妻儿团聚上。两个女儿一年多没见到父亲,小女儿连父亲的模样都不大记得了,而他与元双的儿子是在翠屏宫出生的,出生已经一岁有余,父子至今才得以相见,他们夫妻固然是全无抱怨,甚至庆幸元双专程前来照顾程勉之举奏效了,但是终能重聚,到底是另一番小别胜新婚的甜蜜了。
费诩一门心思都在家人身上,几乎不见外客,旁人就算是有意结交,十有八九是找不到人,剩下的几次则干脆闭门谢客。萧曜虽然往来得频繁,但见到元双的次数却更少了,这才明白了程勉为何要挑一个双跨院。
意识到这点时,正好是冬至的夜里。白日里萧曜去南郊主持冬至的大祭,而后回到太极殿大宴群臣,散筵时夜已经深了,但是他能直接从西侧的望仙门出宫,反而比只能按制走南门离开大内的费诩更快到达永寿坊。
萧曜早已盘算好,待来年开春,就要将齐王与曹王府改建成离宫,然后可以效仿前朝的君王,在大内与离宫间修夹道与飞仙桥,直抵永寿坊后,再去找程勉,就更方便了。
他席上喝了酒,话就多,加上前几日在斋戒,一直住在宫内,所以一见到程勉,没说几句话,就把这打算和盘托出。程勉听完,答得也很干脆:“我在这里住不久的。”
萧曜倒不意外,看着他慢慢说:“一年总能用上一天吧?这齐王府赏给谁都不合适,修成离宫,池真可以住,要是元双回到京中,也方便她们往来。”
程勉推一杯热茶给他:“子语与你一道回来的么?”
说到这个萧曜简直得意,一口气喝掉茶,凑到程勉身旁,笑着说:“我走了捷径。不过费子语脚程快,很快也到了。阿眠,你知道么,永寿坊内多得是荒败的宅邸,可是双跨的只有这一处。”
程勉面不改色地摇头,又反问:“是么?”
“正是。”萧曜继续笑,“我还记得他们在长阳的那处宅院……”
程勉果然面露警惕,继而流露出许久未见过的犹豫。萧曜明知两人想到了一处,故意不说穿,顺势躺倒在他的膝头,神往地说:“嗯,所以你挑得对,挑一个大宅子送给他们夫妇。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处……”
“今日是冬至,元双做了鞋袜送给你。她说久不做了,不知还合不合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