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儿子重生了[七零](70)

作者:山林之乐

乔巧把书递了出去,“是这个课本啊。”

“你怎么又想着看课本了呢?”

“我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才想着学的。”

想到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他前世就是吃了学识不够的亏,曾思源想自己也得好好学,就说:“要不我也跟您学吧。”

“那行。”乔巧挑了几个字,教了曾思源,让他跟着写。

一边的曾志国看着这一切,越发觉得应该把乔巧娶回家,这就是他心目中家庭的样子。

想到乔巧最看重的户口问题,他第二天就去问了胡局长,“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想把户口从农村转过来,方便不?”

胡局长斜他一眼,“你也不是不知道现在户口有多紧张。

“要么,是在农村的父母年老体弱、身边无子女及其他亲属照顾,生活难以自理,必须来燕京投靠子女生活的;

“要么,是在农村无人照顾的15周岁以下的子女,其父母在燕京工作且户口在这里的;

“要么,夫妇一方在农村,并在落户地有固定住所的职工居民家属及其不满15周岁的子女(含18周岁以下的在校生)。符合这三个条件之一的,才能迁户口。”

乔巧三个条件都不满足,曾志国不死心,“就不能通融下吗?”

“户口管得严,多少人盯着呢,是这个口子不好开,楼上将的警卫员,曾救了楼上将一命,对于楼将军,那个警卫员是他家人一样的存在,可即使他警卫员的家属,也调不进来,后来没办法他的警卫员去了地方,才解决了家属的户口调动。

志国,我们城市的供应能力有限。农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也应该知道。如果能供应得上,我们何必采用限购制呢?这三个条件,其实是最基本的,就是符合了也不是好转,要等名额。不符合,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限购制太严苛了,像他,一个月不过31斤粮票,4两油,这还是因为他们公安体力劳动多,粮票给的多一些。这样下去,乔巧以后靠什么生活。

“真没有其他方式?”他们一家都是城市户口,曾志国还真没具体关注过这个问题。

“要不,调进来的人属于特殊人才,你找市革委会主任特批,要么,我看你这么关心,莫不是就是你那个中意的人?”

别人也不知道乔巧是谁,曾志国点点头。

“哈哈,真想知道让你这么上心的是什么样的人,对了,你没想过吗,你们结婚后,等一年就符合条件了。”

曾志国被这个消息一惊,又一喜,想到乔巧和他结婚,他觉得好像变成了一个充了氢气的气球,光想向上飘。

但上次乔巧生气被欺骗一事,让曾志国觉得这事需要慎重,再慎重,在这样的考虑中,九月到了,天气虽然还是热,早晚的温度降了不少。

这天,自行车有人来参观,乔巧跟着胡斌参与了接待,中午时还跟着混了顿好吃的,不小心有些吃多了。

晚上,她在曾家吃饭时,就只喝了汤。

曾志国及曾思源都注意到了。

第36章

见乔巧只喝了汤, 都没吃馍。

曾志国先停了筷,问她, “你怎么不吃馍?”

可中午吃多了这种事有些丢人,乔巧顺口说“我刚才就吃过了。”

曾志国不信乔巧的话,筐里的馍是有限的, 明明并没有减少,她能去哪里吃?

曾思源也不信。

大家粮票定量,平时乔巧一顿也吃一个馍,曾思源以为她是因为没了粮票才少吃, 把筐里的馍拿了一个给乔巧,又把自己手里的玉米面馍掰下咬过的那口,余下的递给乔巧, “阿姨, 你不要担心, 吃这个吧,我年纪小,少吃些就好了,你是大人,要多吃才行。”

曾思源真是个小天使,乔巧再次说“思源真乖啊,可阿姨做饭的时候吃过了,现在一点都不饿。”

别人做饭时会偷吃, 乔巧妈妈可不是那样的人,曾思源觉得自己不能当面拆穿乔巧妈妈的谎言, 只是把馍向乔巧那里推了推,“吃过了也再吃些吧。”

“我真的吃不动了。”真的吃得太饱了,如果放在前世,出于养生,她绝对不会吃那么多,也只是在这个年代,等她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吃多了。

看乔巧坚决不吃,曾思源不好再多说什么,在吃完饭后去和曾志国商量,“以后我们少吃些,把粮食匀给乔巧阿姨吧,看她不吃东西,我觉得心里难过。”

曾志国也觉得乔巧大概觉得自己没多少粮票了不吃,就说“我来想办法。”

他过来敲了乔巧的门。

乔巧已准备看会儿从何文华那时收到的书,听到敲门声起来把门打开问“有什么事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