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了敌国太子后我怀崽了+番外(56)
可惜他的胖与中原皇帝没有关系,起得晚便更沾不上边了。
尧光忽然明白了为何自己进门的时候福南音会那般迷茫地站着——或许是每日相见的缘故,他从福南音的脸上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只是这腰身……
等等,腰?
尧光的眼神再次往福南音的肚子上看了看,虽然有衣裳遮着,仍然能看出那原本平坦的小腹上似乎多了几两肉。
医馆那日的事再次从脑中涌了上来,他欲言又止地抬起头,便刚好与福南音四目相对。
“御史台那位大人送来的厨娘手艺不错。”
福南音的语气自然,叫人几乎察觉不出他情绪上的丝毫波动。
“食欲好,吃胖了也是正常。”
福南音的话不知是在说服尧光还是安慰自己,后者将信将疑地听着——毕竟他也没有证据。
“况且那些古怪的反应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
李皎一行人不知何故,过了渭河后便慢了下来,第三日才到的长安。
他从小便是宫中极受宠的皇子,虽然比不上太子那般有嫡长子的身份,自小又聪慧有才德,但彼时李皎年纪小,性格乖软嘴又甜,惯会哄圣人开心。
他先去了圣人的立政殿。后来再去生母张贵妃寝宫时已经到了传午膳的时辰,李皎陪母亲说了会话,总算将三年未见的人脸上逗出了笑意,他看了看天色,便有要走的意思。
“皎儿,你不留膳?”张贵妃疑惑地抬头,面上的笑意也浅了。
李皎倒是笑着,宽慰地握了握母亲的手,
“父皇在殿上刚答应了要过来,儿臣今日不想打扰爹娘……”
他见母亲眼中划过一丝意外和惊喜,心中一钝,又道:“儿臣这次又不急着走,以后每日都进宫与母亲用膳可好?”
张贵妃从前在大明宫一直圣宠不衰。可李皎却知道,在他远赴封地建府的这三年里,父皇已经很久没有踏足过母亲的寝宫了。
李皎出了大明宫后并未乘轿或坐辇,只是裹紧了他那身厚重的白毛裘,手捧着暖炉沿街慢慢走着,似乎是在回忆什么。
他去临淄那年只有十五岁,裴哥哥离宫出走那年也是十五,冥冥中倒是带了几分巧合。
临时的府邸就在东宫不远处,李皎脚尖一转便径直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着人通报后,东宫大门微张,出来一个率府卫。
“太子殿下不在?”李皎愣了愣。
今日他回京的动静不小,消息如何也该传到东宫了。难道裴哥哥不打算见他吗?
“他去哪了?”
旁人是不敢打听太子行踪的,但这位六殿下从前同太子的关系一直很好,便也没什么顾忌。只是……
那率府卫低着头道:“属下不知。”
从东宫门前沿着朱雀大街向西南走一会儿便是临淄王府。
“阿翡,着人抬顶轿子来。”
那位叫阿翡的随从看了看两人身后的王府牌匾,一愣,有些迟疑道:
“殿下这是要去哪?”
“质子府。”
可刚说完这三个字,李皎像是又想到了什么一般,抬眼望了望大明宫的方向。
“算了。”
抬手拍了拍阿翡的肩,轻声道:“先回府吧。瞧我今日,好像有点多余啊。”
……
李裴的确不知临淄王今日归京。
多事之秋,案头的密件攒了不少,今日下了大朝会后他只是回府简单换下了朝服,连王陆都没见到他的面,又悄没声从侧门离开东宫。
太子这次回长安后,只有去一个地方的时候不会告知众人。
是哪里,大家心知肚明。
说了,就很没必要;瞒着,自然也很没必要。
巳时三刻质子府后门的金吾卫换岗。
尧光耳力好,忽然听到院落的某处传来一声轻响,他下意识握刀的动作一顿,叹了口气出来,又闭着眼重新躺平在了屋顶上。
中原太子又到他们府上扒墙头了呢。
院外宋将军似乎同尧光做了相同的反应,他眼皮一跳,面无表情地走向了另一堵墙。
福南音今日因为“衣袍事件”有些烦闷,好在最后想通了自己左右也出不了府,索性便开着衣带,叫宋将军送进来一箱典籍来读。
屋中火盆烧的旺,福南音竟一时没有察觉最南侧的窗户被打开了一条缝隙。
李裴便从这缝隙中看到了屋中人正坐在案牍前专注看着什么。目光一转,却又不自觉看向了那随意披在身上的石青色衣袍,微张的领口,时而微动的喉结……
桌案上摆了几册书,像是已经看完的。
“中原风俗志,水经志,国……史?”
李裴的声音忽然响起,福南音一惊,便见他推开窗从外面翻了进来,轻车熟路的像是将这事做了百八十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