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少年+番外(4)
赵延康有两个弟弟两个儿子,二弟延光小他十二岁,一直在他身边谋划战局,是他的左膀右臂。三弟延兴小他十五岁,身体病弱一直在家陪伴母亲。他把两个儿子十几岁起便送进军中培养,老大贤昭英勇善战勇冠三军,老二贤哲虽不喜杀戮,却凭借仁德也在军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赵延康登基后延光封晋王兼京兆尹,延兴封襄王。贤昭封齐王,贤哲封秦王,兄弟二人都在军中任要职。
五年前,秦王奉命率三万精兵驻扎南方边疆。
一年前开国皇帝赵延康病逝,而他生前并未立太子。
翌日,晋王赵延光继位,改年号为太平。
亲王尹京日后便是储君,这是五代以来不成文的规定。最重要的是赵延光已掌握了军队和大部分朝臣,政权交接十分平稳。质疑的声音也不是没有,但很小。
赵延光继位已成事实,那么以后他要如何选接班人呢是亲弟弟襄王赵延兴,是先皇的儿子还是自己的儿子不过这个时候不会有傻子跑出来问这种送命题。皇上也知道大家在想什么,马上就让三弟襄王尹京。
可是没过多久襄王就被爆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且证据确凿。皇上表示痛心不已,迫于无奈将弟弟流放岭南,一个月后赵延兴死于流放地的一场大疫。
赵延光的嫡长子楚王赵德崇素来与三叔交好,襄王出事时他在父亲面前为其苦苦求情,结果受到父亲的责难。当他得知三叔的死讯时又大病了一场,之后就一直疯疯癫癫的。
襄王被流放后赵延光立即让大侄子齐王赵贤昭尹京,齐王虽是个粗人但在一众推官的辅佐下小心谨慎从不出错。就这样平静的过了半年,突然有一天他被发现猝死在自己家中。
这之后皇上只好先让普通官员暂时任开封知府。
先帝驾崩九个月后,他的结发妻子宋皇后也病逝了。
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都传入南疆秦王耳朵里,自从二叔继位以来他就没睡过一天好觉。半年前他挑选军中一些是混迹过江湖的能人,在京城开了家新东酒楼密切关注京城的动向。
秦王最信任的军师杨主簿是赵家三代老臣,是他来南疆时父皇特意调配给他的。他得到父皇驾崩的消息第一时间找杨主簿来分析情况,当时杨主簿这样对他说,“尽管有些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晋王继位顺理成章且已是事实。你们叔侄之间没有任何理由开战,我们大冀立国不过十几年才稳住脚跟,南北的蛮夷都虎视眈眈,还有那些前朝余孽都盼着我们自己乱起来,现在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安全的。”
杨主簿替他写好了给先帝的悼文和新皇的贺文,当中都没有要流露出要回京的意思。他知道如果赵贤哲第一时间起兵还是有机会的,但他太了解赵贤哲了,在赵贤哲心里还当赵延光是那个抱他骑马喂他吃糖的二叔呢。京城的消息传到南疆就有了时间差,赵延光早已把皇位坐稳了。所以杨主簿才建议赵贤哲在京城建立情报站,如果皇上想对他们不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应对。
近日他们得到一条消息,皇上有北伐的打算。北伐的目的自然是收复徽朝末期被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也是五代以来中原皇帝最大的梦想,如果成功那必然使威信倍增,是青史留名的壮举。
先帝在位时也曾有收复烟云十六州的计划,但他想的是通过谈判和平赎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得知父亲的想法时赵贤哲问过杨主簿。
“你觉得这样太憋屈,不够威武霸气对不对?”赵贤哲点点头,“只有打仗打得少的人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机会。陛下久经沙场见过太多杀伐,如果拿钱就能解决问题不用生灵涂炭那才真是赚大了!”
可惜先帝没来得及执行这项计划就驾鹤西去了,如今皇上想北伐一道选择题就摆在了赵贤哲面前。北伐之时京城空虚便是赵贤哲趁虚而入的最好机会,赵延光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对他来说北伐前必须解决南边的心腹大患,让三万精锐的边军给北伐打头阵更是是再好不过。
赵贤哲找杨主簿来商议此事。
“此时起兵无异于自焚,我实在没那个心思。只请先生想个周全的办法保我三万将士平安。”
“殿下心意已决”
“是,哪怕是征战沙场为国捐躯呢,我也不想他们为我白白送死。”
“那好,老臣只能出此下策了。”
杨主簿请来军中的王教头,这是先皇在江湖结识的朋友,武艺高强人称飞毛腿。他比杨主簿更早到赵贤哲身边教他武艺。
杨主簿的计划如下,赵贤哲低调秘密进京,王教头带着兵符印玺随后出发。如果和皇上谈判顺利确保赵贤哲安全后就可以将兵符印玺交出去,如果有什么变数就带着东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