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死后我立刻反了(132)
经过前几年振刚剔弊的改革与长达几年的休养生息,天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人口,税收,兵力,都达到了前朝不可望其项背的水平。
而这功劳,一半可归老丞相与主子所有,这对君臣配合的亲密无间,一个勇于做事,一个敢于放权,在这十年的光阴里,他们相互成就,最终收获了这样的圆满的结局。
老丞相已经许久没有大动作了,最近事务就是些祛除积弊之类的小事,就在我以为老丞相已经满意的时候,我却忘记了,季老丞相眼中的光芒,从未消失过。
事后我也想过,如果故事在隆兴十年的年初停止。朝堂上我们我们每日做戏,朝堂下我们心有灵犀,龙椅上的皇帝昏聩萎靡、装聋作哑。单单依靠着奏章和表面的强盛,那么我们最终载入史册的身姿都会是光辉而伟大。
但可惜,季安平就终究是季安平,符锦终究是符锦,李念恩也终究是李念恩。
既然时局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就不可能会停手。
听天由命?安于现状?
这些词汇从来与我们无关。
隆兴十年,小世子这个蠢货没有半点长进,依仗着他无法无天的性格,几乎将所有功臣贵勋得罪个精光,要不是主子给他兜底,他早就死了千百次了。
他就是一个蠢货,偏偏这个蠢货在台前蹦跶了这么久,久到我们都懒得搭理他了。
季老丞相与其党羽成为朝中最大的势力,隐隐对皇权产生威胁,在主子的暗示之下,九王爷对季老丞相的抨击愈发严重。我平时虽然不言不语,但我与九王爷的关系在上层并不是什么秘密,我联手徐玉阙坚定地站在九王爷身边,三方形成合围之势力,围剿老丞相。
这几年来我们之间的斗争有输有赢,各自折损了一些党羽,不过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我们激诡束湿的政斗与冥顽难化的政见都掩藏在暗处,迟迟没有达彻底激化的转折点。
我们这勉强维持了十年的平衡,终究在隆兴十年年初被打破。
隆兴十年年初,季老丞相一手扶持的户部尚书返乡归来,将沿途所见告知季老丞相,年过七旬的老丞相大怒,彻查之后将种种情况写入诏书,连夜呈递给主子。
就是这份诏书,揭开了了盛世之下——腐朽溃烂的内核。
严重的贪污腐败与权力寻租从来不是末代王朝才有的情况,在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朝里,自官僚体系进程的那一刻起,贪腐与特权就如影随形。主子登基不过数年,大禹国的贪腐就已经进展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比之前朝,不匡多让。
户部尚书忙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老丞相批准了能够返乡祭祖,户部尚书尚书高高兴兴地衣锦还乡,却为沿途所见瞠目结舌。他每到一处村庄,每进到一处城池,听到有大官来老百姓立刻会来喊冤告状,从这些百姓的口中,户部尚书得知了基层官员惊人的腐败程度。
基层官员趁着改革的大势,昧下了大片良田;借着上级下放的权利,他们通过权利寻租,替换修路铺桥的材料,事后转手倒卖;与商人合作,借由税款和自家亲戚的粮行购入大批粮食,人为地抬高粮价;援助给地方的钱款,经过这些官员之手,都会来个雁过拔毛。
不少官员年岁不小了,家中小妾娶了好几房,孩子也有了一大堆,寻花问柳的雅兴不减当年,不少良家妇女和未出阁的少女也在他们的问询之列。
主子立朝之时,走马上任的上任的官员不比百姓有钱多少,改革不过两三年之后,官员们跟变了戏法似的一个个穿上了绫罗绸缎,吃上了山珍海味,家中的宅邸那叫个曲径通幽、雕梁画栋。某些县令修建堂屋的砖瓦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家中连片的土地也让农民帮他代耕,半点酬劳也不会给予人家,一旦敢反抗,接下来的报复和苛待根本不是一个百姓家能够承受的。
底层百姓的控告喊冤数不胜数,但“上面”根本就不受理,反倒把控告者拷上公堂。某些乡间的刺头见地方官员不受理,层层上告,可惜,官官相护,一切努力不过徒劳。
老丞相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对百姓承诺,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将欺压他们的恶霸押送进公堂。诺言犹在耳,今已不可信。不过短短几年,公堂又与恶霸沆瀣一气,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这封奏章,是成千上万的贫困百姓以血泪渲染出的图景,正是惨绝人寰的人世的写照。
水至清则无鱼,主子一直以为贪腐被维持在可以控制的状态,他从没想过事态已经严重到如此境地。
当日早朝,主子当庭勃然大怒,命令老丞相彻查也罢,更糟糕的是,他给予了老丞相风闻言事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