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绊(11)

作者:去问石榴

此处本有个驿站,行者众多,渐渐兴起个不大的小镇。但在前好些年的时候,地方官兴修水利,开凿运河,水运昌盛,这截陆路自然就没落下来。

店家李老头儿是见着这条商道兴盛繁荣,又落寞萧条的人。小时候这条道上熙熙攘攘,晴天时尘土飞扬,成群的飞虫跟在马屁股后面舞;雨天泥土泥泞,脏东西从臭水沟里漫出来,若是无人打扫,整条街都是些又臭又冲的味道。

饶是这样,在这条商道衰败下去,多户人家都搬去他处之后,他还是舍不得离开。

到底是从小长大的地方,他的根也在这儿。

何况要是连他也走了,那些坐不起船,全靠一双脚走的小商小贩,又要到何处喝茶水,何处歇脚呢?

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人行经的日子,只得李老头和她的独女李青一起解闷。李青她娘走得早,只她和她守着那小店过活。因此处地偏,往来行者都是些年长的伯伯,李青没有朋友玩伴,与人也交往的少,长成了副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性子。

早年李老头还是个李小子的时候,遇到过从南边儿来的客人,想故乡想得紧了,就借着拿磨盘、大米,给自己做了顿米粉。

李小子在跟前守着,足不出户就学到了门手艺。后来教给李青,在她手里,他们家米粉的名头才算打了出去。

小孩子家精灵古怪,多的是稀奇古怪的点子。李青不知道往那锅里加了些什么东西,煮出来又香又好吃。后来店里就多了些镇上村里的客人,专程为一碗米粉来。

旁人见着那姑娘家才八九岁的模样,小小年纪递碗、打酒、算账,已是做得十分熟练。站在柜台后,算盘打得贼溜,常听得人夸赞她:“店家,你这女儿做得比那些男子还好些。”

十岁那年,路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但李老头见他言语之间并不似过往行商那般粗鄙无礼,不仅请他免费吃喝,离别时还赠了他两串铜钱。

那乞丐见李青毫无城府,还有能帮着父亲持家的精干,他又存了些要报恩的心思,就有意相同李老头做个亲家。

岂知李老头不愿女儿远嫁,给谢绝了。

此后直到李青十五六岁,都没有说亲的人家上门来过。

只听着那些往返的商贩,带来消息说,前面镇上有谁嫁女啦,后面的村子又是谁娶媳妇儿啦。

小时候李青不懂事,还会问,嫁人是什么,娶媳妇儿是什么。

李老头没得老婆,女儿家的许多事不便教导言明。将小女拉扯长大,真真是废了好大一番心思。看着女儿渐渐长大了,正寻思着要从哪里给她找个大娘指导下女儿家的一些事,她自己倒先无师自通了些,不再当这许多人的面,天真烂漫的问他:“爹爹,什么是嫁人,娶媳妇儿又是什么?我也可以么?”

李青长到十七那年,仍旧无人提亲。李老头渐渐的就有些急了,眼见着他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而他唯一的爱女的下半生却没有着落。

打听来打听去,寻得一户愿意跑远路的媒婆,来了以后连钱也不收,把李老头拉到外面细细的同他解释:“李掌柜,您家这姑娘样样倒都是拔尖儿的,只有一样,若是改不了,说句难听的,怕是给人做小妾,人家还嫌的呢!”

李老头忍住没打断她,听她继续说道:“这往来的商贩,都是混迹江湖久的,你们家的女儿总是这样抛头露面,听见那些插科打诨的话,总归是不大好的。”

李青从小是给当成个男子在养,没有小女儿家的娇羞,也不会女红一类,更别说读书识字了。原本打算着招一个上门女婿,岂知那媒婆介绍的都是些村边家打了光棍几十年的。言语之中,还好像李青能嫁出去给人当正房已是天大的造化。

或是不要入赘,只求李青能嫁的近些。但哪怕已经如此了,肯说亲的也只要把李青当作小妾娶过去。

后来有一家说得狠了,说倘若成亲当夜,验明身子还是个雏儿,就给她抬成正房。气得李老头拿着把扫帚把媒婆赶出去。

媒婆在门外拍门,边拍边说:“李老爷,不怕得罪你,这荒郊野岭的,又只有你们爷俩。您年纪大了,女儿也长大了呀。那些贩夫走卒有哪一个不是市井里的老油条?我倒是是顶信咱们姑娘是个好姑娘,又会说道,只怕别人胡乱猜测,早就同人做了夫妻了呀!”

语音刚落,李老头把门“忽”的一打开,不由分说的就举起扫帚往媒婆身上招呼去,边打边叫“胡说”“胡说”等话。

至此以后,李青的亲事在李老头眼里更是无望。

但李青倒是对这件事毫不在意的样子。李老头有时候闲来无事,就会坐在门口叹息,自责是他耽误了李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