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懒皇帝+番外(146)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祭拜去世的亲人,感恩活着的亲人,又悲又喜的清明节过后,大宋朝的宗室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一开始进展良好,哪知道最后间接引发了一场出乎官家意料之外的大清算运动,起因嘛让人想起来就哭笑不得。
一些想做事又没有学问的宗室皇亲们对着学士院的考核,想说官家您不用太严格,请高抬贵手--不敢;鼓起勇气拿起书本--看不进去。眼瞅着那几个平时老实巴交的“书虫”高高兴兴的去地方上任,被闲下来的他们纷纷找到了宗正令。
早已得到太上皇指示的东平郡王赵德文安安静静的听着他们的抱怨,老神在在的喝茶,等他们都说完后,放下茶碗笑眯眯的说道:“前几天官家提起一个事儿,或许对你们有帮助。”
众人眼睛一亮,东平郡王摸着胡子笑道:“现在墨家要兴起,但是墨家的技艺都是师徒父子相传不利于传承发展。作坊里又急缺好的人手,官家的意思是开两个传授各种技艺的学院,专门培养在儒家方面没有天赋,却对墨家有天赋的人。”
“不需要秀才、举人等功名,不识字也可以去。只要心灵手巧能吃苦就行。”
“学好去作坊做事?”
“对。”
众人犹豫。身为人上人的他们,对于和其他百姓一样去作坊做事,有抵触。可是作坊里的高俸禄又让他们动心。
东平郡王笑着摇头,“学好个手艺,哪怕是学会了记账,也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众人不由得低头思索。眼看着官家要不论身份用人,广备处的地位现在都要赶上枢密院、中书令了,有个手艺确实很好?
满朝文武大臣对于官家要劳师动众的正式建立墨家学院意见不一。奈何官家对于宗室里面纷纷扰扰的事儿都能坚定果断的处置,更何况是这个小事儿?
正所谓天子重英豪,手艺教尔曹。万般皆放下,惟有本事高。官家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读书习艺不仅仅是要做官科考,去作坊做事也行。开卷有益、动手有益,只要你动了,就有本事,就有正经事儿做。
四月初八这天下午,忙完了立夏节的官家站在城郊望着正式奠基动工的墨家学院,心满意足。
晚上的时候,犹自欢喜的官家陪着刚刚从相国寺礼佛回来的亲爹亲娘聊天。
太上皇后瞅着孝顺的儿子开心的说道:“相国寺的住持亲自给你和五姑娘合的八字,说是秦晋之好、天作之合。后儿我就派人去折家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问名、合八字后,就是纳吉和纳征。可以让钦天监看婚期了。”
“聘礼的单子皇儿看了吗?可有要添加的?”太上皇一想到纳吉和纳征一起就是正式定下婚事,高兴的问道。
“看了。有点高。”官家看到礼单的时候,对礼单中的银两数额小小的惊讶。
“不高。现在一般富庶人家纳吉都有一万两白银的,当年爹爹娶你嬢嬢也是两万两白银的彩礼。”
太上皇理所当然的说着理由,官家听了虽然还是不大明白,不过他的懒性子习惯的没有再多问。
四月初十八上午辰时正,钦天监选定的大吉日,晴空万里、朝霞满天,百花怒放,小风轻轻的吹。
盛装打扮的皇家三口人在大庆殿正殿隆重登场,要娶儿媳妇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满脸满身的喜气洋洋,要正式定下小媳妇的官家面容严肃。宣制官手捧诏书,站在东侧丹陛上高声宣诏,任命正、副两位“执事官”去折家行纳吉、纳征礼。
喜乐欢庆的乐曲声中,两位司礼监的大宫人手捧奉节、奉诏在仪仗队和鼓乐队的带领下,跟在主动请愿做“执事官”的包大人和展护卫身后,领着抬聘礼的亲卫队浩浩荡荡地奔向折府。
第63章
整个汴梁城轰动, 道路两边全都是喜笑颜开围观的人群,仪仗队不停的抛洒铜钱, 人群哄抢着沾沾官家的喜气,一个小姑娘手握铜钱哇的一声哭出来, 引得其余的小姑娘跟着哭,眼见心上人要定亲的小少年郎们也都是伤心的眼眶发红。
一个道士模样的中年人悠然的走过来, 摸着胡子慢声吟道:“男女三阳起卧蚕,莹然光彩好儿郎。桃花旺旺不自知, 福禄寿喜贵人帮。”
一位屠户店家的大娘哈哈笑道:“我说你这个老道士净说大实话。我们官家是天子, 当然五福齐全,到处有贵人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