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懒皇帝+番外(143)

作者:痒痒鼠

  正月初十八,被太上皇后请为媒人的杨文广夫人梁郡夫人穆桂英,喜气洋洋的来到杨家的亲外家折家--给官家提亲。折家允亲。一月初二十二这天, 天气晴朗, 懒官家亲自去猎苑抓了两只大雁。

  二月初二龙抬头,也是钦天监选好的日子,范仲淹大人、曹大舅、礼部庞籍大人,苏轼大人一起代表皇家正式向折家行纳“采择之礼”。走完了婚姻六礼之始的纳彩, 官家和五姑娘的婚事算是正式定了下来。

  折家加紧准备嫁妆;太上皇后领着人收拾她曾经住的坤宁殿;五姑娘跟着宫里来的嬷嬷们开始了她的皇后功课--早上练功,上午学礼仪, 下午学处理事务, 晚上尽量挤时间练琴。咳咳,只有官家的生活没有变化。

  折家作为曹家之后的第二个世家望族、将门之家成了大宋的新外戚,尤其是官家这么一个开创大业、名垂千古的官家的后家, 引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皇家和朝廷还是看重老牌世勋门阀, 有人认为这是官家和朝廷对于老牌世家的安抚。

  官家也没有让天下人等太久。二月初五这天,中书令、宗令、大理寺等等收到官家旨意,严查宗室外戚名下的土地人口, 对于肆意占据民田, 亡者不报, 冒名顶替领国俸的一律严办。

  自从大宋立国就被荣养的宗室皇亲们大乱,保守派纷纷上言进谏,被查处的宗室皇亲甚至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官家不尊祖法、六亲不认、、、。爱护官家的老百姓和朝臣们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只是因为顾忌他们的身份而忍耐。

  官家对流言的事儿丝毫不知情,因为大家伙儿都瞒着他,护犊子的太上皇首先站了出来。

  努力的平衡各方势力,和气了一辈子的太上皇选几份不大不小的罪名公告天下,然后哭着谢罪--自己没有管好这些宗室皇亲;又把国库空虚的实情、欠辽国的巨额债务、超额印刷官交子等等“家丑”也都一一的告诉不知实情跟风起哄的人们。

  不是官家不想养这些亲人,实在是树大分枝,总有良莠不齐,总是要管一管方不负祖宗、社稷所托···。

  有太上皇表态,改革派们立马动笔把太上皇怕引得羊肉又涨价,不敢吃羊的故事编出来印刷传唱,把官家打小儿跟着父母吃青菜、啃萝卜,不出门、不逛街、不拜佛、不尊道、、、,一天不花一两银子的事实大肆传播。

  每天开心乐呵的大宋人没想到自己的国家居然已经如此艰难,没想到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居然过得如此简朴。咳咳,虽然他们都知道官家不出门、不逛街是因为懒,可是官家作为一个好孩子从没有大兴土木、讲究吃穿、动用国库确实是实情。

  汴梁老百姓怒了,各地的老百姓也怒了,从小儿被父母养的节俭的官家,居然以为他吃的八大碗就是好的?跟去打仗居然和士兵们一起啃醋饼子?这些养尊处优、不事生产的皇亲国戚们,那顿饭不是十个大碗以上?更不要说顿顿羊肉汤了。

  就是地方上的势家富商们过的日子,也比太上皇和官家滋润。

  碍着这些人都是官家的亲人老百姓明面上不好说什么,可是他们都替小官家报委屈。官家才十四岁,还没大婚亲政,这些叔伯兄弟们不帮着还尽欺负他。这次若不是太上皇还在,官家碍于礼法人伦该拿这些混不讲理的亲人咋办?

  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政事堂大殿当朝精英柱梁云集。

  改革派的代表--范仲淹大人、包拯大人、去年因母丧罢相刚刚夺情回朝的富弼大人、厌恶高远玄虚的旧习,主张做人要务实,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能追求高远玄虚之说的曾公亮大人、、、。

  官家的老师们,朝堂民间的乐天中间派代表--官家的书法老师,被人称为“今世再有王羲之”的蔡襄大人、诗词歌赋书画样样通,还具有宰相之才的苏轼大人、、、,甚至是理学教学派创始人周敦颐大人也在。

  保守派代表--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的司马光大人等人,与欧阳修、蔡襄同任知谏院被人称为当朝“四名谏”,敢为天下人言的余靖和王素两位大人,因为在算经、火=药等等方面有特长被特招进来,打算参加今年会试的举人们比如学子沈括。

  外戚代表--官家的亲表叔叔,一直护卫汴梁刚被封为殿前都指挥使的李璋将军、官家的亲舅舅曹大国舅、、、,也都在座。当然,这些大人们都聚在一起沉默的喝茶,并不是商讨一件事儿,他们已经商量好了,等宗室代表们来到好继续商量。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