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顺治爱美食+番外(223)

作者:痒痒鼠

  这些观点经过他的外甥们的传播,对康熙皇帝潜移默化,进而作用于时局,施惠于百姓。

  康熙皇帝知道顾炎武先生的养母在大清入关那年自尽身亡,顾炎武先生再顾念天下百姓也不会出仕。

  顾念着顾炎武先生在汉家文人圈子里的名望等等原因,把他的外甥提上来;又顾念着他的外甥把顾炎武先生的治国观点传播,于国于民有功,对他的外甥厚爱有加……。

  这就是历史上明末清初时期“错综复杂”的华夏社会的一角。时也运也命也,造化弄人。

  皇帝陛下把这些“感慨”甩出脑袋,打开旁边那堆关于这个新政策的实施对大清国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华夏历史上的人口,虽然因为“人头税”带来的隐瞒人口问题,但总体上人口数千年缓慢的观点是对的。

  到了明朝有了明显增长,达到近两亿。随后的明末清初战乱灾荒等等,人口急剧减少,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口恢复到1.5亿,乾隆时期人口的增长速度刷新此前历朝历代的纪录。

  作者有话要说:  天气变冷,小天使们注意保暖。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绯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2章

  乾隆末期超过了明朝人口的最高峰突破2亿大关, 近代晚清时期尽管战乱频繁,灾荒瘟疫不断, 却大体上始终维持着四亿人口的规模。可以说清朝用两百多年时间实现了此前历朝历代在几千年时间中都没能实现的人口增长。

  奖励垦荒、减免捐税, 开垦荒地、移民边区, 推广新作物以提高农业生产量;国家安定贸易提升, 经济农业大发展。

  吸取明亡教训,王公朝臣不能大规模侵占田产, 取消藩王世袭,抑制土地兼并, 重视各地方赈灾事宜,减轻底层赋税,比如康熙皇帝的“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比如雍正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

  还有北方边界大规模北移, 百姓生活安定。明朝时期作为边疆的陕西、山西、甘肃、河北一带在清朝成为了真正的内地, 不会再有蒙古人冬天打草谷,更不会有什么东北渔猎部落一口气从东北杀到济南大肆劫掠, 最后还弄个“诸官免送”的牌子。

  更不会有游牧民族劫掠过后,跟在后面的汉家军人“借”人头领军功的事情发生……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没有兵灾就是最大的安定。

  皇帝陛下想到这里又是忍不住感叹。不论其他,清朝对边疆领土的控制力度超过了此前的历代王朝;华夏国是在清朝时期实现了真正的国土统一,华夏各民族是在清朝时期有了明确的融合迹象,满蒙一家, 满汉一家,各民族一家。

  现在,历史上清朝在百年内施行的政策,诸如防止宗室及其亲眷权贵们的人口在历朝历代指数般增长,无节制的大量侵占土地的事儿,已经定下来不会再有;大清国的边境也已经扩展到蒙疆藏地区,边塞还有小规模战事内地也相对平和。

  战乱少,百姓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安心生产。朝廷奖励垦荒、移民边区、推广新作物、类似“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等等事宜都已经做完,比原本历史上要快,要稳,更全面,改革力度更大更深入。

  没有了清初圈地战争的破坏,没有了汉家人口出海大逃亡,还有他一直以来对农、工、商阶层的维护,港口贸易带来的需求刺激……。

  大清国的疆域已经非常、非常的大,翻倍的大,但是大清国的人口也会呈现出比原来历史上的“指数般增长”更快速的增长。?

  皇帝陛下联想到后世华夏国的十四亿人口,心里发怵,眼睛发直。

  徐乾学折子里提到的“小娃娃的人口一下子猛增学院和老师数量跟不上”等等问题倒是小事儿,这般猛增下去,几亿人口吃什么?

  有了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南瓜、番茄等近三十多种作物的引进,在贫瘠土地上也可以种植或者高产……。可是不管大清国的农业技艺怎么研究,百年之内想把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研究出来,是不大可能的。

  肩膀上的压力非常之大。他自己安慰自己一会儿,拿起地图仔细地瞅。目前大清产粮食最好的地方在江南、东北、山东河南,以及新兴的福建、湖广地区。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