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956)
德妃如今似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难安。
她很想知道,太子会钦点司礼监的哪位太监去。
顾家的人,她见不着。
连顾瑾之,太后也不让德妃见。估计是太后也觉得棘手,不想让顾瑾之搀和其中。
太后是很偏爱顾瑾之的。
德妃银牙咬碎,竟无一人可托。
她最后,想到了她的儿子晋王。
她让晋王去打听消息。
晋王非常怕太子。
一听到母亲让他去东宫,他立马就躲闪,支支吾吾道:“母妃,父皇出征前,让我跟着秦太医练字,要是写不好,父皇回来要骂我的。”
然后就跑了。
德妃气得跺脚。
而后又想,晋王太小了,未必能办得周全。
德妃越想越不安。
想到四姐的事,德妃对袁家恨之入骨。
让她把女儿送到仇人家?
她恨不能袁家被吵架灭族,才能解了德妃的心头恨。
在娘家,德妃唯一亲近的,就是四姑娘顾珊之。
她只得再去求太后。
在仁寿宫里,德妃居然遇到了顾瑾之。
顾瑾之也是进宫来打探消息的。
太后刻意不想让顾瑾之和德妃见面,也是为了让顾瑾之和庐阳王置身事外,没必要和太子较劲。
可顾瑾之,好似更偏向于德妃。
“……母后,我想同德妃娘娘说几句话。”顾瑾之直接对太后道,并没有遮掩。
太后犹豫了下,无奈道:“去吧。”
顾瑾之便和德妃,从仁寿宫出来,往景和宫去。
路上,德妃并没有说什么。
到了景和宫,德妃遣了左右,才开始和顾瑾之说起她的担心。
“你听说了吗,袁珣入了初选?”德妃问顾瑾之。
顾瑾之点点头:“我听说了。我今天进宫,就是和娘娘商量商量这事……”
“那你见过大伯母不曾?”德妃又焦急问,“大伯母怎么说,是不是初选的时候不便做手脚?再次甄选,大伯有把握把袁珣排出在外吗?”
顾瑾之微微沉默。
“……怎么,你还没见到大伯母?”德妃紧张起来。
她在深宫,想法有点局限性。
顾瑾之不知如何说起。
想了想,顾瑾之替大伯遮掩:“我并未见过大伯母。娘娘,太子支持三公主择婿之事,大伯也越不过太子的。若是袁家的孩子过了二次甄选,就无疑是驸马了。后天就是八月初一,司礼监谁去诸王馆二次甄选,您打听到了吗?”
*****
☆、第455节方法
见到了顾瑾之,德妃的情绪稳定了很多。
她不知道大伯的打算,只以为是顾家的失误。
顾瑾之的到来,又给了德妃希望。
“太后娘娘亲口叮嘱,公主择婿,乃是朝廷大事,禁|宫不得过过问。”德妃神色暗淡,“我哪敢再胡乱打听?”
顾瑾之点点头,道:“如今不动声色,反而更妥善。”
德妃嗯了一声。
她抬头,目光殷切看着顾瑾之:“我在这宫里,有力无处使。你出了宫,再跑趟禧平侯府,让大伯切不可掉以轻心。陛下不在京,太后娘娘也不能干政,如今三公主和我,就靠大伯了。”
顾瑾之道好。
她没有点破实情。
“袁家是什么东西,也轮到他们尚公主?”德妃提到袁家,情绪激动,憎恶道,“朝臣都哑巴了么?袁家传出那样的闲言碎语,参他们一本家世不清白,也是说得通的啊。”
顾瑾之就叹了口气。
“娘娘,袁裕业现在如日中天。袁家商户出身,最不缺钱,到处邀买人心。袁裕业又深受太子喜好,乃是第一近臣。有人爱钱,有人趋炎附势,都巴结着袁裕业。
哪怕不巴结,也不敢得罪他的。
谁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初袁裕业任吏部尚书,有人不过说了句他资历不够,就被太子下旨,贬到了福建。
朝臣都精明百倍,真正耿直的,自古就没有几个。而那些所谓耿直的,也不过是图个直言的虚名。
真正到了事不关己的时候,谁又敢得罪太子?袁家,如今也出了尚书,说他们不清白,谁敢呢?”顾瑾之分析给德妃听。
说起袁家。就会让人联想到当年的顾延韬。
当初,顾延韬也只是刑部小小主事,因为得了太子的宠爱,而后就做到了首辅,当朝第一权臣。
当年的太子,维护顾延韬、拔高顾家,和现在的太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