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记事(846)

  他潜意识里,也觉得七姐是他的机会,可以替他传话。

  七姐传话,比任何人都可靠。

  母亲喜欢七姐。顾煊之也信任七姐,故而他心底的秘密,就在这种潜意识的驱动下。透露给了七姐。可仔细想想,又觉得不能这么直接说。太过于唐突。

  “撒谎。”顾瑾之笑道,“你不说,我怎么帮你?”

  顾煊之下意识摸了摸鼻子。

  他抬头,看着七姐。见姐姐一脸含笑,目光真诚,顾煊之微微咬了咬唇。

  他正要说,就听到了母亲的脚步声。

  母亲安顿好了彦绍。又回到了东次间。

  顾煊之连忙站起来,对顾瑾之道:“七姐,我先出去了……”忙不迭的窜逃走了。

  宋盼儿进来,看着晃动的帘栊。屋子里只有顾瑾之,顾煊之不见了,她就问顾瑾之:“煊哥儿呢?”

  “说有急事回去了。”顾瑾之道。

  “什么急事?”宋盼儿问。

  顾瑾之笑:“人有三急……”

  宋盼儿就没有再问下去了。

  她不知道煊哥儿的心思,所以不曾起疑。

  顾瑾之等她坐定,端了茶。好似闲聊般问母亲:“娘,您和邹家,只是口头暗示了,还没有真正定下来吧?”

  宋盼儿一怔,道:“是啊。怎么。你瞧着邹家不合适?”

  顾瑾之没有觉得谁不合适。婚姻靠的是缘分。哪怕人品、相貌、家世再相配的两个人,没有缘分,终究也是貌合神离。

  别说没见过面的人,哪怕是见过了,也未必能断定两个人是否合适。

  夫妻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人不好说的。

  “娘,这是家里的事,我过了年就要回庐州,论理不该说的。您说邹家小姐合适,自然是合适不过的,我难道还不相信您的眼光吗?我岂有异议。只是,您问过煊哥儿吗?他可觉得合适?”顾瑾之道。

  宋盼儿笑:“他懂什么?”

  顾瑾之就笑笑。

  母亲一句话把她堵回来了。

  这个年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自己觉得适合与否的?顾瑾之问这话,就问得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她再说出去,就要露陷,所以她转移了话题,和母亲说了说家里的其他琐事。

  顾瑾之的二表哥宋言昭顺天九年中了进士之后,在翰林院学习三年。而后,宋盼儿托大伯顾延韬的关系,把宋言昭选在了吏部。她又托大伯母做媒,把胡婕说给了宋言昭。

  宋言昭和胡婕成亲也四年了,生了两个女儿。

  “……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你二表嫂还说,你二表哥每个月的供奉,不足以支撑他们一家四口在京里的花销。又不好总要延陵府那边的接济。她想带着孩子们回延陵府去。”宋盼儿说起胡婕,不再直呼姓名,而用顾瑾之的二表嫂代替。

  京里的花销大,顾瑾之是知晓的。

  只是,顾瑾之记得大舅在苏州是个极肥的差事,宋家在延陵府也是望族,怎么会有拮据一说?

  “二表哥才做了官,没有其他进项,生计自然是有些艰难。二表嫂娘家也不阔绰。大舅和大舅母没说帮衬几分?”顾瑾之问。

  胡婕娘家什么情况,顾瑾之也是知道的。

  她的陪嫁,大概是舍不得拿出来补贴家用。

  而大舅家里是很富足的,顾瑾之从母亲的陪嫁里可以窥见一斑。有了个做京官的儿子,父母应该是分外骄傲,怎么可能不接济?

  “怎么不帮衬?如今我们家那一枝,就你二表哥做了官,谁不要供着他?就算你大舅母真的不想给钱,从你二舅那里也是能借到的。

  你二表嫂说要回延陵府,我也当她只是想借钱,便漏了口风,能借给她一千两银子周转几个月。她挺干脆的,说不用的,等过了二月就要启程回延陵府,程仪足够了。这是打定了主意的。”宋盼儿道。

  顾瑾之不想以“别有用心”去猜测不熟悉的人。

  对于胡婕,顾瑾之仍是不太了解的。对于不太了解的人,不好妄断别人行为的用意。

  顾瑾之心里有些想法,到底不适合,就没有接话。

  “……你大表哥在延陵府,如今也成了家。他运气不济,这么些年总无法进学。你大舅一连三年考绩都是优,已经上报了朝廷。替你大表哥谋个延陵府的差事。”宋盼儿继续说,“你大表哥以后是要留在家里守业。你二表嫂许是担心,你大舅母暗地里把家产塞给了你大表哥吧?”

  这个年代五品以上的官。连续三年考绩为优,就可以上报朝廷。封妻荫子。

上一篇:红杏泄春光 下一篇:掌事

15端木景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