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茶言观色(233)
月华摇落,山风凉薄。有一些知已,相遇,只是为了错肩;微笑,却只能告别。
刘青轻轻抹掉脸上的泪,走到桌边,细细地磨了墨,提笔写了一首佛家偈语:
千山同一月,
万户尽皆春。
千山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写毕,她把纸上的墨迹慢慢吹干,仔细地卷了起来,递给甲影:“麻烦你转交给王爷。”
“主子还有什么话要转告王爷吗?”
刘青摇摇头:“王爷看明白这段偈语,便会知道我要说的话。”说完道,“我累了,睡吧。”
这句诗出自佛教禅宗灯录之一的《嘉泰普灯录》卷十八,意蕴是:千江有水,自然就会映出天上的月亮,万里无云,自然就会显露出万里的天空;只要自已的内心做到心无挂碍、无烦恼、无贪嗔痴,尽了六根,自然会达到开悟的大智慧境界。但这过程,并不必刻意去追求“开悟”。若想江中有月,重要的不是去追寻月亮,而是自己要江中有水,自然会江中有月;若要万里无云,不要去执着于天,而是清除心中的“云”,清除了心中的云,天自然会显现出来。这就和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中的“照”字的含义如出一辙。
无论是政治上的阴霾,还是她这片偶尔投映在他波心的云,请他通通不要放在心上吧。刘青希望朱权能做到,真正的心中无云。
第三卷 灯火阑珊
第149章 归家
第二天一早城门一开,刘青便跟十影一起悄然离了城。乙影坚持说刘青身体尚未恢复,弄了一辆舒适的马车给她乘坐,坚持要一块儿走到南昌后再分手。她跟甲影一样,虽跟刘青只相处了几天,却也喜欢上了这个性格果断而谦和的女子。而对乙影的这番好意,刘青倒也欣然接受。
坐在铺有厚厚的藤制垫子的车上,看着渐渐远离的杭州城门,刘青的心境,与她奔赴杭州时大为不同。这一年的经历,如同乌龙茶道中那道温润泡,洗净了那一路携来的风尘霜雨,让紧压卷曲的茶舒展开来,使茶由生涩变得柔和,显露出湿润的样貌来,如此,才能喝到茶的香、茶的清淡、茶的心平意和。
如果说,刚从山里来时,她似乎是一股翻腾的河流,满腔热情、四处奔忙却泥沙俱在;而如今经过了这一道湿润泡,她觉得自己成了一汪湖水,在宁静中慢慢澄清了自己,变得更为从容与宽和。
在甲影乙影的安排下,早晚赶晚,中午休息,行程不慢却不劳累烦热。刘青的身体她自己觉得早已恢复得很好,却还是很乐意地接受着两影的细心看护,这态度让两影都很开心,彼此相处出一种朋友的情谊来。
然而分离还是在走了十天后来临,到了南昌附近的进贤县时,刘青坚持与十影分了手,一个人骑着马,慢慢往桂林方向驶去。一路上遇到镇子,她都停下来,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可买的,大宝二宝的玩意,秦玉英的衣服首饰,都比较好买,唯独刘大春,也不知给他买什么合适。一路挑挑拣拣,买了就放到芥子里,直到小懒被搔扰得蹦出来表示抗议,刘青这才发现不知不觉,连上她以前买的各种玩意,这一年来所买的东西已占去了大半个芥子空间。
又走了十天,终于到了桂林。听到久违的乡音,刘青觉得无比亲切。她归心似箭,也不歇脚了,急马直奔大圩。到了大圩后把马仍存在酒楼里,出了酒楼刘青有些犯愁了——她买的东西太多,到了家她总不能从芥子里往外掏吧?想了想,刘青只好在镇上雇了一个脚夫,买了两担箩筐,背着人把一部分东西从芥子里倒腾也来,一人一担地开始翻山越岭。
黄昏时,远远望见了西山村的袅袅炊烟。想起在去年那个黎明的早上刘大春送她时那个寂寥的身影,刘青的眼角变得湿润。在这里生活了六年,这里早已成了她在这时空的根。有外面游历一年,只要心里有了不痛快,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曾给了她温暖的家。
刘青出去了整整一年,她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变化很大。因为内功的精进,她的容貌有着穿什么都遮不住的光彩夺目。又因为这一年过的基本是人上人的生活,手下总有干活或使唤的人,她身上隐隐的有了一种与普通老百姓不同的气势。所以她今天回来,虽然穿着一套旧得褪色的短褐,挑着一担竹筐走在村中小路上,陆续遇到的村人愣是一个都没认出她就是刘家的二丫姑娘。
小山村外客甚少,见到两个陌生的人挑着两大担东西,大家都很好奇的驻足观望,小孩们则一直从村头跟到了村尾。终于,其中一个胆子大的孩子挤到刘青身后,大声问:“你们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