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鸾(610)
到底是什么目的……
明鸾头痛地坐倒在chuáng上,将自己埋在被褥之间,心乱如麻。
从这天开始,她就下意识地避开了朱翰之。朱翰之寻空来拜见章寂,脸上带着浅浅的疤痕,那遇到好大夫好药的说法也被章寂接受了,后者还待他十分亲切关心。朱翰之本有意借机与明鸾说说话,她却特地寻借口避了出去。朱翰之离开时,章寂让她去送,她还找借口推了。
她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又怕他会再提起那话,只能一味做驼鸟了。
朱翰之为此似乎烦恼了一阵,但很快就被别的事引开了注意力。北面有消息传来,燕王大军终于在徐州被拦下了,一方面是因为遇到守将的顽qiáng抵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燕王与太孙齐齐遇刺,据说两人都受了重伤。
第七十章疑云
太孙与燕王双双遇刺的消息传来,章家上下都紧张无比。可惜他们能接触到的传言都只简单地说明了这个事实,至于是在哪里遇刺的,人伤在哪里,伤势有多重,是否已经脱离危险,则通通一无所知,急得章寂等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后来还是朱翰之那边派人捎来了后续的消息,他们才知道了详qíng。原来当时燕王正陪同太孙出行巡视阵地,在回程的路上遇刺,因为事qíng来得太突然,他们一时没有防备,都受了些轻伤。刺客有十余人,皆黑衣蒙面,身手高qiáng,不过没多久就被太孙与燕王身边的侍卫制服了,却有一个漏网之鱼,趁着他们以为刺客已经全部被擒而松一口气的时候,突然扑出来手执匕首从背面攻向太孙,直冲他喉咙而去,显然是意图割喉,当时太孙周围的侍卫都离得有些远,最近的就是燕王,眼看着就要救不得,却是燕王飞扑过来抱住太孙滚地避开,但燕王却因此左臂被划了个极深的伤口,几可见骨,若是那刺客的刀再快一点,也许就要砍断他的左臂了。至于太孙,本来没有大碍,只是被扑倒在地时磕破了后脑勺,流了不少血,又晕了过去。事后侍卫迅速杀死了那漏网的刺客,并将燕王与太孙送回大营医治,目前已经脱离了危险,太孙也醒过来了,并无后患,只是两人失血过多,身体虚弱,因此一时动弹不得,加上徐州守将厉害,他们只得滞留在那里,无法再向南前进。
至于被制服的那十来个刺客,有几个被抓住后,趁人不备服毒身亡了,幸好侍卫们发现得早,及时拦下了剩下几个刺客的自尽之举,经过严刑拷打后,得知他们都是建文帝的死士,奉皇命前去铲除亲侄的。
本来这就完事了,但出人意料的是,被安排在太孙身边服侍的湘王府老奴无意中看见了刺客的尸首,认出其中一个是当初借皇命闯入湘王府、毒死湘王并放火焚宫烧死湘王家眷的使者,众人顿时开始怀疑,当初湘王一家的惨事,到底真是冯家胆大包天自作主张还是有建文帝的指使?
接下来的事qíng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太孙与燕王齐齐遇刺,因伤滞留徐州,先前沿途投降的文武官员们纷纷前来问安,其中一个原是当年石头山之变时在京西三大营任职的武官,因为品阶比较低,事后又没有公开为悼仁太子抱不平,因此只是被贬斥到外地任官就算了,没有象主官那样遭受革职下狱甚至身首异处的悲惨命运,但他当时站在三大营主官附近,是把越王颁旨的经过看得清清楚楚的。他同样认出了尸首中的两人,都是当时跟在越王身后,穿着内侍服饰声称是先帝指派来颁旨的使者。显然,根据尸首检查的结果,他们绝对不是阉人,自然不可能是先帝身边的内侍,既然他们是建文帝的死士,那当初他们以先帝使者身份所颁布的所谓圣旨,又是谁的手笔?
早在当年悼仁太子惨死之后,先帝就已经证实了那所谓的旨意是矫诏,只是当时还是越王的建文帝将责任推在京西三大营的统领身上,一边出逃在外,一边另找了两个替死鬼,好在躲过先帝惩罚的同时洗刷自己身上的嫌疑。因此,即使人人都心知肚明那矫诏跟他脱不了gān系,却始终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一点。而现在,实实在在的人证出现了,尽管是两个死人,但活人会说谎,死人却不会,那两张脸在过去的证人见证下,清楚地证实了建文帝当年确实犯下了杀兄的大罪。
消息很快在各地传开,素来消息灵通的京城自然也不例外,朝野大哗之余,清流首先跳出来上书骂人了,宗室勋贵倒是齐齐沉默下来观望,武将也装作不知qíng的模样,只一味关注西南冯兆东大军的qíng况与徐州燕王大军的进展。在冯国丈下令杀了几个清流文臣之后,朝廷上的反对声音一下弱了许多,也没人再敢在当年的事qíng上追究建文帝的罪行了,但私底下非议的声音却更大,在清流文人一脉里,已经将建文帝视作彻底的篡位乱国贼。先前流传的关于他为了对付燕王与几个先帝信任的大将而与蒙古媾和的小道消息再次散布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