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497)
宋寰并不敢点破,将头垂下,恭谨站着。
前朝之所以亡国固然有皇帝说的这个原因,但一个巴掌拍不响,若非那国君刚愎自用用人唯亲,当时以沈观裕为首的一干大臣又怎么会专权独断?沈观裕虽然老奸巨滑,但也不可否认,在他任官的那十几年里,还是做了些实事的。
这也正是在前朝亡国之后他们沈家并没有遭到百姓攻击的重要原因。
可即使如此,他沈家不是也变节了吗?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如今也要倒过头来对大周的臣子俯首帖耳。
皇帝沉默了片刻,面上早已换作一片风光霁月,又沉吟了下,他说道:“爱卿所言虽有道理,但是这样的折子朕已经驳了几个,现如今忽然又同意起用,恐怕有朝令夕改之嫌?”
“这层陛下不必忧虑。”宋寰闻言上前:“您只要找个合适的人在朝上再进一道言便是了。”
“合适的人?”皇帝转过身来。
第257章 烦心
“正是。”他说道,“臣以为沈宓沈大人才思敏捷,且又与朝堂上下关系不错,而且他身后有沈观裕大人,以及还有依附在沈家周围的那么多士子文人,他有这个实力。陛下只要把这层意思交代给他,相信他必然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皇帝眉眼不由更加开阔,沈宓进退有度,行事沉稳又心思缜密,的确是不错的人选。
如此,显然已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他朝廊下太监招手:“传沈宓进宫。”
宋寰望着匆匆远去的太监,亦微勾着唇告退离去。
五城营的事跟他屁干系都没有,他要做的无非是针对下沈宓而已。
沈宓跟董家虽然没什么关系,但是顾家跟董家却亲如兄弟,只要沈宓在朝上如此请奏,徐国公等一干勋贵们必然恨上他,往后他沈家父子还想在朝中混得这么顺利?关键是这么样一来,沈家就等于在郑王楚王之间站了队,多了楚王这个对手,他将来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吧?
现在就该是他等待着好消息来的时候了!
宋寰站在宫殿外,凝眉了半日才又踌蹰满志地抬步下阶。
楚王出了乾清宫后便就去了五军都督府。
韩稷在此处有自己的一间小公事房。
因着皇子们与勋贵子弟幼时常来常往,而坐镇五军都督府的衙门又尽是权贵,他偶尔来五军营走动走动,只要不进内堂,倒也没人觉得特别奇怪。
徐国公被参的案子发展到如今已成了徐庞两家的恩怨,这两日闹得人尽皆知,董家也觉晦气,最近大门紧闭,寻常人皆进不了门。
庞瑛曾做过郑王陪读这事楚王比谁都清楚,再仔细想想,会联想到徐国公被参这事跟五城营的缺有关,也就不在话下。当然皇后那几两城府并没被楚王放在心上,可是如今形势却很显然偏向了皇后那边,因而方才才会进宫见驾,而话没说完,心下总觉不安。
韩稷沏了壶茶过来,说道:“听你的意思,皇上应是动心了,若再让娘娘敲点边鼓,指不定皇上就打消主意了。”皇帝生性多疑,所以凡是任何与皇权相关的事情都格外甚重,生怕有一丁点不周到之处。既然楚王已做了努力,事情自然还没到最后那步。
“可惜的是我没机会劝得父皇再听我说下去。”楚王懊恼地站起身。
淑妃在这件事上能够给予他的帮助其实并不大,最多也就是能让他籍着请安之便常去乾清宫走动,皇帝对他们的心思未必不清楚,但是江山总得有人来坐,而皇帝自己又不可能长命百岁,只要他们不违礼数律法,以及不公然地作出觑觎之举,皇帝也没有干涉。
他本想借着兵部提出补任之事后顺理成章把自己的人推上去的,没想到半路却出来个庞定北,如今递到通政司的折子如雪片之多,兵部滑头不插手,就只能从皇帝这边下功夫了。
“你倒是也给我想想办法。”他站在窗下回头,凝眉冷望着韩稷。
韩稷神情一直显得有些懒散,听他这么说,便就正了正身子,摸鼻子道:“要不我进宫去寻寻皇上?”
楚王凝望他:“若是能去,自然是好。”
韩稷便就站起身来,拂拂袖子出了门。
二人在衙门外分了道,先目送楚王出了大门,他才往东进承天门去。才进了宫门,便见前方默默走来一个人,修长身形绯色官服,看着十分儒雅风流,气质超群,竟然是沈雁的父亲沈宓。
心下微动,不由迎上去道:“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