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望族(46)
作者:Loeva
秦斯雅的脸已经红得快冒烟了,秦太太却松了口气,嗔笑道:“你们小孩子家家的,说这个做什么?!方才送来的不是你们爱吃的花糕?快趁热吃吧!”
凤书扭头看了看花糕,欢呼一声:“呀!上头有樱桃脯,我最爱吃这个了!顾表妹,你也尝尝?”文怡笑着接过,小小咬了一口。席面上已经恢复了欢声笑语,秦氏暗暗松了口气。
这一日,聂家热闹了一天。到了第二天,文怡收拾好行李,便去向舅舅舅母辞行。
聂家昌昨日喝多了酒,正头痛,闻言忙道:“急什么?难得来一回,多住两天吧。”秦氏也因为外甥女儿昨日间接帮了她娘家侄女一把,笑得更加亲切:“可不是?过两天便是七夕,家里只有你表姐一个,孤孤单单的,你留下来,也热闹些。”
文怡十分迟疑:“舅舅舅母挽留,原不应辞,但文怡担心家中祖母冷清……”
聂家昌摆摆手道:“这有什么可担心的?想必你们族中也要过节,你祖母在家不会冷清的。你回去了,为了置办乞巧事宜,又要她费心费力,倒不如在我们家里一起办了好。舅舅会派人去传信,不叫你祖母担心。”
文怡稍一犹豫,便答应下来。
顾庄向来有七夕乞巧的习俗,而且是由长房牵头,全族一起参加的。但各房有女儿的人家,都要为女儿置办七夕行头,穿戴都有讲究,还要女孩们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女红技巧,若是费时费力的大幅刺绣,可以提前准备。文怡在前世参加了几年,都只是作陪客而已。每年的魁首,多半是长房的女儿,文慧在时,便是文慧,文慧不在,就是文娴,偶尔有其他几房的女儿占了先,第二年就必定落第。六房家势一年一年地落败下去,到了文怡十二岁后,已经无力为她准备过节的新衣,卢老夫人不想让孙女遭人耻笑,索xing不让文怡参加。后来文怡养在二房,也因为守孝而回避。顾庄的七夕乞巧,对文怡来说,并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
她想起出发那日,在庄外看到长房的马车,听说文慧出行,不知是在外小住,还是回京城。但无论如何,长房还有文娴在,自家又何必再去做陪衬?更何况,离秋收还有些日子,田租未至,先前看大夫吃药又已经花去不少钱,文怡不希望为了一个七夕,再给家里添花费。
若有闲钱,她宁可攒下来,预备日后置办田产。
秦氏见外甥女儿答应了,忙不迭派人去送信,又吩咐管家们,照着女儿凤书的例,再补办一份过节用品来。凤书听闻表妹要和自己一起过节,高兴得不行,忙拉了文怡到自己房间去,商量着那天要做什么糕点吃。文怡抿嘴笑着听她说,小心提议着做些手帕、荷包应节,凤书应了,又缠着表妹请教针线活,表姐妹俩有说有笑,越发亲近。
第二日,派往顾庄送信的人回来了,捎回小半车东西,是卢老夫人为孙女儿备下的过节要穿戴的衣裳首饰,另有送给聂凤书的节礼。聂家昌心中讷闷,这老太太终于明白事理了?但看到那家人呈上的十两银子,说是卢老夫人为了孙女过节的事送来的,又沉下了脸,挥挥手打发家人退下,便对妻子抱怨:“这老太太怎的这般啰嗦?!竟是一点便宜都不肯沾,我想为外甥女儿尽点心,她都不许!”
秦氏叹道:“她也是怕委屈了孩子罢了。既这么着,昨儿咱们商量的事,就办了吧。老爷是舅舅,要给外甥女儿添些嫁妆,她做祖母的也不好推辞。”
聂家昌想了想,郑重点了头。
文怡不知舅舅舅母的心事,只是看到祖母送来的东西,心中有些愧疚,她不回去过节,是为了节省一份花费,没想到家里最终还是花了这笔钱,还让祖母担心了。她心qíng有些沉重,只是当着舅舅、舅母和表哥表姐的面,不好现出来,只好将忧愁埋在心底,脸上挤出欢快的笑容,仿佛没事人似的,跟在凤书身边,为过节的事忙活。
七夕匆匆过去,到了初八日,文怡再次辞行。
聂家昌叹了口气,道:“你要回家,舅舅也不留你了。只是好歹记着舅舅舅母时时挂念着你,常常捎信过来,舅舅这里会派人去接你来小住,你也不要推却才好。”
文怡早有心要跟舅舅一家多亲近,忙应了下来,又道:“舅舅舅母平日多保重,大表哥也要好生保养身体才好。常听老人说,多思伤身,请大表哥念着舅舅舅母,保重自己。”
聂珩在旁听了,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微笑道:“表妹还说我呢,你不也是个多思的xing子?小小年纪,若真有难处,只管跟我们说。既是骨ròu至亲,表妹难道还外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