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小娘子(167)
长生库便是现在说的高利贷,一旦沾上,利滚利,很难还的清,何海林家中有上百亩的田地,无数的存粮,若是连他家治病都要找旁人借利滚利的贷,李家村哪里还有人活得下去。
何四海冷眼瞧他:“这我怎会知道,十五年前的事情如今提起来已是记忆不好了,况且这件事情跟我毫无关系,你爹也是因为借了秦婶子的钱,抵了五亩地给人家。说起来当年还是我去求了好久的情,秦家婶子才没有穷追不舍,当时你爹借了人家一两银子,八分利,一年不还利滚利,滚了五年可不就十九两银子吗,按说当时五亩地只能值十八两银子,还剩了一两银子没还呢小子,你算算十五年过去了,这一两银子连本带利有多少了?”
这一席话出来,用不要脸来形容过来不为过,十多年前何海林还是个小孩子,如今跟他扯起来借的一两银子,滚五年滚出来十九两这样扯淡的事情不说,另外还扯出一两来,还宣称欠了十五年,利滚利滚到几百两之多。
须知农间种地最讲究农时,有时要赶在下种子的点买种等等,需向人借“长生库”,这种借贷最多也就是一分利,断不会生出来八分利这样的长生库来。
何四海聪明之处在于,第一,时间太久,他所谓的借方之人都已经过世,如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第二,朝廷对民间借贷的“长生库”没有限定几分利的规定,因此他说八分就八分,九分就九分。
何海林一张脸被人激的发白,半天半天说不出来话,最后还是堂上的县太爷发了声:“人死灯灭,你说什么都好,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既然李有胜是李家人,他又力证当年李家并未富庶之家,为何大地主何家会找李家借钱,借一两银子?”
“那我怎会知道,当年我也只是族学的教书先生而已,何家族人叫我帮忙算帐分田产之时,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看这模样,所谓的真凭实据也不会保存十多年之久待别人查看。
“你所谓的真凭实据在何处,拿给本县看看?”
过不起来,何四海耸耸肩,一脸无谓之色:“天长地久,欠债两情以后,我便叫这些人烧了,省的日后再拿出来为难这孩子,我也是为他着想啊。”
好一个为人着想的何秀才,同样是科举出身,却不想有人有辱斯文,无赖至此,周敞自谓算不得青天大老爷,看到何四海这幅斯文丧尽的模样,真是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
今天不在堂上治治你,你真当大源县的大堂,是你们李家村的村窝窝!
****
堂下传来交头接耳之音,想必不仅是太爷不信,堂下之人也不信,更有被长生库害的家破人亡之人在堂下喊出声来:“长生库害人,长生库害人呐!”
这件事情触动不少人的心思,这些年便有一些人利用农民不会算帐的心思,哄骗农民借上长生库,刚开始把利息说的很低,严明可以按月算利息,到还钱的时候才知道,当时言明的利息只是月利,若是按年算,是当时说明的利息的十二倍之多,许多人因长生库家婆人亡,卖妻卖子。
堂下严铁柱簇紧了眉,万想不到民间竟有这样的事情,若不是他来一遭,怎会料得到?
第80章
何四海这样无耻, 竟搬出来死人辩驳, 可气煞旁人。自县里杜绝吃绝户以后,这些人倒不会傻到明刀明枪去抢, 无非找些借口出来, 像何家的这样的, 便是说何海林的爹何东借了他们的钱。
这就是人无耻之处了,都是族中堂兄弟, 谁也没个提防的,谁知道哪个趁着何家家里没人看着的时候就跑进来按个手印, 立下借据,等何东一走, 未亡人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
四喜心念一动,总扯借没借这些也没用,既然如此, 不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客栈修正之时她闲暇时间比较多,吃过不懂朝廷制度的亏,便想把行商所用的法度了解清楚,于是看过一本书叫《商律典》, 典籍中明确规定各行各业行商准则,比如盐铁不能私贩,铜矿非朝廷特许的部门,寻常部门不得私开, 还有一项规定, 明文规定了借贷之息至高不得超过两成, 且两成利息只泛用于短期借贷,像何家这种长期借贷则是不能超过一成五,总算下来,也不至于像何四海算的那样,借了不过几两银子,最后把上千两家产赔光。
***
“大人。”
寻着声音看过去,声音是从角落传过来的,周敞眉心一抽,心道:好俊的小妇人,却是跟永王殿下站在一起,看模样不像大家大户出生的女子,难不成是永王殿下在民间养的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