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766)
“这刘子玄所著的《史通》,你阿兄是哪里来的?”
“回禀陛下,是昔年端午节时,臣女代替阿兄送了节礼到玉真观,玉真公主便送了此书给阿兄当回礼。贵主知道阿兄喜欢史话,因而便特意将搜罗的这一套书送给了阿兄。”
这个答案李隆基已经听说过,但如今要紧的不是谁送的,而在于太子李嗣谦竟然问杜士仪借书!他轻轻舒了一口气,随即又问道:“你既然特意随着杨思勖进宫,言说你家阿兄曾经为《史通》做注,你把那些校注找出来给朕看!”
杜十三娘当即应了,等几个内侍上去开了箱子,刚刚亲手整理的她很快就找到了兄长的第一卷注解,因而便双手呈了上去。等到杨思勖接过之后转呈给了天子,她退回到原位之后,这才轻声说道:“阿兄素有抄书的习惯,这校注是在重新抄录之后做的校注。一来是防刘公著书时偶尔会有脱漏谬误,二来也是因读史有感,因而留下注解批语,以便异日重温时再读。”
李隆基粗粗一扫,也已经发现杜士仪所谓的校注,竟是还抄录了原文。而其中几条按注,都是比较本朝与前朝的优劣,其中不乏颂圣之语。作为天子,他听惯了这样的好话,但在这样的私家藏书中发现这样的内容,还是足以让他原本极其糟糕的心情稍稍缓转了几分。他的愠怒一多半是冲着太子李嗣谦和杜士仪的悄悄往来,可也有一小半是因为《史通》的作者刘知几是有名的大儒,却在自己贬黜之后死在了任上,觉得杜士仪藏着《史通》另有目的。这会儿既然心情不再似最初那样坏,他索性饶有兴致地多看了几页,可越看越觉得刘知几著史功底非同小可,而杜士仪的校注亦是恰到好处。
因而,粗粗半卷看完,他合上书,突然想到面前这一本一本的校注,仿佛便是民间蔚为流行,甚至在宫中丽正书院都渐渐采用的线装书形式,而这又是杜士仪的功劳之一,他便对一边的杨思勖问道:“可还带来了其他东西?”
杨思勖跟着李隆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此刻立时躬身说道:“书案上似还有未完的奏疏一卷,旁的抄录了几卷杂书,臣一并携了来。”
此话一出,下首侍立的杜十三娘登时心中一紧。她一直想告诉自己,起头那些忧虑都是自己胡思乱想,可杨思勖不但带了《史通》,还特意拿了兄长放在书案上的东西,如今天子又特意问了,她心里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眼看着李隆基展开那一卷奏疏,匆匆一扫后便面色遽变,她不禁死死咬紧了嘴唇,心中思量着自己是否还能再做什么。可未曾想李隆基竟是突然离座而起,沉声说道:“去丽正书院!”
杨思勖立时答应一声,打了个手势命左右内侍跟上。等他紧随天子之侧,路过杜十三娘身边时,他想了想便悄然打发了一个内侍过去。那内侍到了杜十三娘身边,相当客气地低声嘱咐道:“陛下要驾幸丽正书院,杜娘子还是先回家去吧!”
杜十三娘眼望着天子一行人匆匆出了紫宸殿,尽管心中越发惴惴然,但她更知道,自己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接下来便只能看阿兄的。
第387章 轻松逆转
尽管时近傍晚,但丽正书院中却人员齐全一个不缺。因为就在中午之前,李隆基突然命人传旨,让人将已经编纂完的《大唐六典》四卷,立时抄录三份副本送到紫宸殿。这一桩突如其来的任务落到肩头,自然让向来清闲自在的丽正书院上下为之忙碌了起来,就冲着往日的优厚供给和俸禄,谁也不会质疑这下得加班加点赶工,上至贺知章这样的学士,下至杜士仪这样被临时征调来修书的,一概都全神贯注加入到了抄书的行列之中。
一时间,偌大的地方只有沙沙沙的抄书声。当李隆基特意吩咐内侍不许惊动上下,踏进了这座他曾经驾临过多次的丽正书院时,所见便是如此一副让人心旷神怡的书香墨海,每一个人都在伏案疾书,没有一个人瞧见他这个天子。然而,对此他却丝毫都没觉得冒犯,反而饶有兴致地在众人身后走过,甚至还品评着这些颇负盛名的文人墨客书法如何。当他来到杜士仪身后之际,却陡然之间停下了脚步。
他记得杜士仪是回京之后由张说举荐,这才进了丽正书院。在放眼全都是壮年甚至于老者的这地方,杜士仪那年轻看上去分外显眼,就连一旁另一个看似年轻的青年,也被他给压下去了。而那一笔字和从前他看到的相比,挺拔依旧,却多了几分不同从前的筋骨。因而看着看着,他突然出声问道:“这才不到一年,你这一手八分书比起从前,可是大见长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