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692)
杜士仪这话就说得重了,不但王怡一时面色铁青,其他人也不禁佩服他的胆子,竟敢指斥王怡不顾圣命。今日之事后,可以想见,杜士仪这个年方弱冠的左拾遗和王怡之间将再也没有任何转圜余地!这小子怎就那么会结仇,这么不怕结仇?就在韦拯也不禁为之暗自咂舌之际,他隐约窥见外间闪过一个人影,虽然只是瞥见了一眼,但他还是立刻认出了人来。
是他的儿子韦礼!那小子和杜士仪素来交好,这次莫非也打算干点什么?
韦礼身为集贤殿校书郎,天子都不在大明宫的时候,他虽仍是在集贤殿中校书,可太极宫也不是不能来。更何况他是万年令韦拯之子,真正的世家子弟,如今王怡被众官围困在这大堂之上,他在大理寺这正堂的外头活动就方便多了。最最关键的是,在他身边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嘉贞颇为嘉赏的苗延嗣之子苗含液!
“苗老弟,你都看见了听见了吧?这一次王大尹是犯了公愤,违了民心,倘若这样一意孤行下去,长安城中乱套,就是令尊也决计不好过。我又不是让你当众让王大尹下不来台,就是让你给他捎上令尊一个口信,莫非大家身为同年,你连这个忙都不肯帮?”
天子东巡洛阳,父亲这个中书舍人固然同行,可苗含液却不够同行的资格,再加上他也愿意沉下心来在秘书省好好看看书,于是倒也甘之如饴。可谁曾想长安城中倏然闹出了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谋逆大案,紧跟着河南尹王怡紧赶慢赶到了之后,第一件事是追根究底,把事情闹得更大!
“捎什么口信?”
苗含液如此口气松动,韦礼顿时为之大喜:“你只消对他说四个字,过犹不及!如今的情势你也知道,这四个字须不是害他,也不曾害你阿爷吧?”
“好!”
苗含液虽则年轻傲气,可也是知道事情轻重的人,心中立即做出了取舍。他也不再和韦礼多废话,快步走到了大堂前,见起头那个因为堂上纷争而没注意到他们的令史立刻拦阻了上来,他便沉声说道:“我是中书省苗中书之子苗含液,替家父带一句话给王大尹。”
那令史正是王怡的心腹之一,听到这话,再细看面前这人,见过苗延嗣的他顿时信了七分,当下恭敬而热络地问道:“敢问苗郎君要转告王大尹什么话?”
“烦请告诉王大尹,过犹不及。”
这堂上王怡孤立无援的情景,那令史也瞧见了,此刻悚然一惊,连连点头后也顾不得其他,竟是一溜烟进了正堂,躬身说道:“禀报王大尹,狱中又问出了几句供词来。”
他在四周围那些刺眼的目光中快步来到了王怡身侧,装模作样呈上了手中那几张纸,这才用极低的声音说道:“王大尹,刚刚苗郎君在外头,说是为其父苗中书捎信,说是……过犹不及。”
这种言简意赅却又隐晦神秘的风格,很符合王怡对苗延嗣这位张嘉贞第一谋主的认识,因而,心中咯噔一下的他见堂上众官几乎清一色站在杜士仪一边,在外官任上多年,在河南尹任上三年,与眼前这些人无甚同僚之谊,朋友之义的他立刻改变了之前的态度。
“各位所请,我自会斟酌,既然看押那些人家中虚耗人手,那就先不必了。杜拾遗,请你替我张贴榜文于全城。本府为官做人,素来实事求是,绝不宽贷,但也并不严苛!如果真的有冤情,大可诉诸于本府,不用伏阙求告惺惺作态!之前那些意气之争到此为止,本府只希望接下来几日,诸位能够和本府精诚合作,让长安城上下恢复往日的盛世太平!”
王怡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众人虽有些惊疑,但能够不要完全撕破脸,这终究也不违官场之道。就连杜士仪,此刻也和旁人一样沉默不语,算是答应了。然而,等到众人鱼贯出了大理寺之际,他就看见韦礼突然笑吟吟迎了上前,神采飞扬地对他打了个手势。
果然刚刚那使得王怡态度大改的,就是韦礼去说动了苗含液的结果!
宣阳坊私宅门前,一行车马在几个人护持下停在了门口之际,车内玉手轻轻一打门帘,就听到了内中传来了一阵阵不应有的嘈杂喧哗。等去门上的人回来禀明了原委,终究不放心一路赶回了东都的杜十三娘登时为之大愕。她正要开口,猛然间瞥见一旁的崔俭玄偷偷摸摸要下车,她立刻没好气地一把将人拽住了。
“十三娘,杜十九都惹了这么大麻烦,咱们不该给他帮点忙吗?”
“这时候去了家里不添乱就不错了!”杜十三娘嗔怒地看着崔俭玄,见人垂头丧气坐下了,她方才微微笑道,“咱们这次事情办得急,朱坡老叔公一定是心里不高兴,咱们先去一块拜望他!他老人家见多识广,兴许一个高兴,就指点你几招,至于阿兄的事,我们也能一块请教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