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满京华(895)
说到这里,他就离座而起,随随便便拍了拍巴掌,这才颔首笑道:“而且,母后在世时,就从不喜欢那些卖弄聪明自诩得计的世家千金,杨夫人能投其眼缘,更足可见人品心性。曲公公侍奉父皇多年,存着提防之心是好事,可也不要做得太过了。这回江南能打开局面,杨夫人亦是功不可没,本王于公于私,可都欠了她老大的人情!”
看着荆王施施然出门,曲永又坐了片刻,这才起身走到支摘窗前。隔着栏杆见荆王背着手一路闲庭信步似的走下去,穿过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中间时,甚至不时和人嬉笑言语两句,仿佛是常常光顾的熟客,他忍不住挑了挑眉。
没错,相比陈澜,荆王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410章 他年旧情已去,我心依旧如新
虽说杨进周说了要找荆王说话,但那一晚荆王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总督府。而陈澜自忖一个女人,某些话总不能去和那位皇子亲王提,于是索性只能对婆婆江氏委婉露了露口风。果然,已经把萧朗看成半个儿子的江氏立时亲自出面去见了荆王,回来的时候,原本的满脸凝重已经变成了满意的笑颜,陈澜看在眼里,婆婆不说,她自然也就没去追问结果如何。
眼看荆王和萧朗稍稍保持了一些距离,萧朗这个镇东侯世子接下来再不提什么要搬出去之类的话,她的心思也就渐渐放了下来。相形之下,倒是另一个临时住客罗旭省心得多。同在一个屋檐下,罗旭却不像荆王那般自来熟,也不像萧朗那样大多数时候话头少,他仿佛就是寻常临时借住的友人,分寸拿捏得极准,每日出门和回来必有个交待。
这一天午后,一贯傍晚才回来的罗旭却破天荒早早回来了。一进二门,他驻足片刻就让婆子进去通报一声。不多时,庄妈妈就亲自出来领了他进正院。一进屋子,见江氏和陈澜都在,他就笑吟吟见了礼,寒暄了一阵子之后,他方才渐渐说出了一番话。
“今天原本薛学政请了我在钟山主持诗会的,结果才到城门口就出了一件大事,一时间那些文人墨客全都作鸟兽散。金陵书院闹出了一件不小的丑闻,一个教习长年流连青楼楚馆不说,竟是拖欠了秦淮河上好几条画舫的风月资费,事情闹到金陵府衙去了。”
江氏向来对外事不太理会,但到了江南之后连遭变故,她自然而然也就关心起了这些。但金陵书院算计的那些勾当,还是搬进总兵府之后陈澜一点一点解说,她才恍然大悟的。此时听了罗旭这话,她先是眉头大皱,随即嫌恶地哼了一声。
“真真是斯文扫地,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来,还怎么为人师表?”
“这还只是其一。”罗旭仿佛是坊间的说书人,扇子一合,又笑吟吟地说,“我回来的时候路过江家,那边正在开祠堂。据说江家十八老爷结交匪类,私吞公中钱财,欺凌兄长,谋算许守备家的二公子……总而言之,罪名一条一条,据说族长已经请出了家法,要么那位十八老爷挨上一顿狠的,要么就被开革出去,总而言之四房当家他是绝对保不住了。江家老宅闹成一锅粥似的,我这个外人还混进去看了好一会儿热闹。”
江氏对于江家的心结多半都在老族长三老太爷和自己那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身上,如今三老太爷已经是没了权势的没牙齿老虎,她又听得十八老爷又落得这般下场,捧着茶盏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了几下,好半晌才轻轻叹息了一声,又侧转头来看了看陈澜。
“阿澜,江家的事情向来是你理会的,到时候那位大太太再过来,你就对她传一句话。我那十五弟不是什么打理产业的料子,而且已经决心在京城安居,当家的名头给他可以,在这南京主持事务的就另外挑人吧。唔……江四郎,就是他了!”
陈澜连忙点了点头,见罗旭也顺势岔开这话不提,只说道了一些自己在江南听到的逸闻趣事,她自也随口附和。等到江氏让她送了罗旭从正房大门出去时,她才笑问道:“多谢罗世子费心了。这下子,婆婆晚上大约能睡得更安稳了。”
“举手之劳而已。”罗旭侧眼一瞥,见陈澜嘴角含笑,容光比他刚来南京那会儿见到的更添几分光彩,他便收回了目光,因笑道,“这两件事我一桩是听说,一桩是看见,没一件是我真正帮上忙的,你要说一个谢字,我岂不是该惭愧得无地自容?不过是说来让老人家宽宽心,你就不必那么客气了。倒是另外有一件事我不得不提醒一声,司礼监太监曲公公是不是还在南京没走?”
见陈澜的脸色一下子僵住了,他也就顺势停下了脚步,面对面地说道:“上次我让冰云给你写信时就提过此事,是因为曲公公和夏公公他们几个不同。虽同是皇上藩邸旧人,可夏公公和成公公他们大多是只管宫务不管外事的,只有曲公公常常在外。我在内阁,常与内监打交道的,因为我这人性子随和,那些内监常常说他们这些老人们的事。其中就有人提过,说是曲公公出自江南的没落旧宦之家,所以喜好搜罗各式书籍,尤其是那些海外文字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