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少年游(出书版)(2)
一个作者哪能写尽世上的所有人呢?写来写去,写的还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无论孤独还是野心,都是自己人生某个侧面的写照。
这是我的局限和浅薄,但也是我的真诚。
作为作者我是个野狐禅,没有受过任何科班训练,没有得到过前辈的指点,也没有得到过什么文学奖项,唯一重要的奖项是“五个一工程奖”,虽然是国家级的大奖,貌似是称赞我为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做出的贡献,而非肯定我的文采。
恰恰相反,这辈子我的文采都被人诟病着,最早写了武侠小说发在网上,被人说过是村姑般的土气,网络上的高人评价我说激情有余潜力有限。
坚持着写了两年,写出了《此间的少年》总算出了第一点小名,那本书最初在一个论坛连载。那个论坛所属网站便来找我谈要做它的出版,签了两万册的首印,5%的版税。出版商欣欣然地表示很看好那本书,会努力的做好宣传和发行,但后来发行状况很不乐观,书发出去泥牛入海。我疑心是那家网站没有出版经验,而我自己却兼职当过编辑,就把书稿拿了回来,在自己入股的出版公司做了新版。那家网站很不开心,曾经相谈甚欢的编辑也跟我不欢而散,最后留给我几句话,意思是说你这本书虽然出了名,但写作方面的问题也还是很多的,望你不要太过骄傲,过高的估计自己。我这才知道那本书被人看中只不过是因为它作为新人作品还算有点意趣,仍旧算不得能上台面的作品。
如今《此间的少年》各个版本加起来已经卖了百多万册,可当时跟我撂狠话的编辑早已失去了联系,我也无从向他炫耀了。
再后来我又写了《九州缥缈录》,一时自负,跟其他几位作者合伙成立了出版公司,立志要做杂志和出版,自以为自己开始做事业了。一年多之后大家闹掰了,以前的合作者在网上说了我不少坏话。当时我自命为出版社人,合作者自命为有理想的作者,渐渐地我就被粉饰为追逐名利的商人,是理想主义者的敌手,每天打开熟悉的论坛都见人骂我。跟我最好的朋友私下里跟我说,你这辈子只怕都要背着这个骂名了,网上已经把你定性了,你去找谁来评判呢?你可知道李鸿章被定性为卖国贼,若干年后才有人史海沟沉地帮他翻案,可那时李中堂早已吟罢他那首“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的辞世诗,枯骨化尘随风而去了。
最有趣的是,某位合作者后来上网说《九州缥缈录》不过是换了外壳的武侠,不能和他真正的幻想小说相比。
原来在别人眼里《九州缥缈录》也不过是出名但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我又颠沛流离了几年,最糟糕的时候,竟然有出版商来找我问说,愿不愿意按照别人的大纲来写作,就是在我的作品上冠以“某某指导”的名义。
拒绝了,回去继续写书。
就这么颠沛流离着、漫无目的地、却又使劲的写,在很多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在飞机起飞之前降落之后,有时候狂歌痛饮,有时候泪如雨下。
有时候想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有时候纯粹就是觉得心火难熄,不吐出来,就会烧死自己。
在得意的时候写,在卑微的时候写,汉唐的武夫中有文采的总是动不动就拔剑击柱而歌,以前我也是这样,只恨手中无剑。
后来我跟合作方谈自己的创作生涯,总会用这样一种说服方式,我说你看,我的销量高峰分别是《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和《龙族》,他们的题材完全不同,而多数畅销书作家只有一个类型的代表作,我能在三个题材上做到三次成功,我就能成功第四次,所以你应该跟我合作。其实有时候我也想,要是别人也跟我这样固执地写,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代表作出来,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很多人都不愿意固执。
固执其实是件蛮苦的事情,自苦。
闷头写到今天,攒下了几十本小说,还有这些随笔。编辑说要按时间的顺序来编纂这本书,因为字里行间还是那四个字,“颠沛流离”,这样做出一本书来,便可记得自己这些年走了多少地方,吃了多少苦,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没做什么修改,所以书中残留着我当年的孤独、彷徨和凶狠,有时还会流露出少年人得志张狂的一面,真实呈现,懒得再去粉饰那段曾经斑驳的岁月。我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有这种类型的随笔集出来,因为这样写随笔的心情已经淡了,当年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拔刀击柱,大小点滴的心情都要抒发,今晚我眺望波涛翻滚的爪哇海,对着一盏烛想了两个小时才落笔写了这篇序言。